微肽係列:生物技術美容的結晶與潮流
真言
作者:陳鵬
原暨南大學副校長、生物學家林劍教授,根據自己研製的治療燙燒傷藥物的核心原理,發明了“微肽修護係列化妝品”。在采訪中,林教授用通俗的語言,簡明而又專業地講解了其中“微肽係列”與普通化妝品的區別。
一、什麼是微肽?他說,微肽又稱寡肽、微肽膠原、長效寡肽等,肽就是蛋白質的意思,短的蛋白質就叫肽,微肽就是說它的分子非常小,微肽其實是一個商業名詞,實際是叫小分子多肽,這是相對學術一點的說法。細胞與細胞之間有個六邊形的結構通道,隻有小分子才能通過這個通道。
二、微肽修護係列化妝品的核心原理是:它采用脂質體包裹技術將人體自身活性成分送入細胞,促進皮膚代謝,同時激活體內沉睡的活性成分,促使皮膚代謝呈現良性循環,進而達到修護受損的皮膚細胞,呈現健康皮膚狀態即肌膚紅潤、有光澤、有彈性。而普通化妝品通常隻是單純作用於肌膚的表層,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皮膚問題。
對於什麼是基因生物技術美容?林教授有更詳細和權威的解讀。
現代生物技術發展與美容產品的關係
由於生化科技的日新月異,科學家們能利用生物酶分解技術,有效地獲取活性成分中的重要序列;同時人們對化妝品的理性認識,追求貼近自然、從皮膚內部進行營養調整這類科學養顏的理念,從而促使“具有生物活性成分”的現代生物技術產品嶄露頭角,而這個技術又經曆有3個階段。
第一階段:發現EGF,並逐漸構建了整個表皮生長家族。
現代科學進入分子水平的探索,科學家們最早在純化小鼠頜下腺神經生長因子時,發現了可以調節生命活動的功能因子,表皮生長(EGF)。後來,科學家從人尿中發現了人表皮生長因子(hEGF)。EGF廣泛存在於體液和多種腺體中,主要由頜下腺、十二指腸合成,在人體的絕大多數體液中均已發現,乳汁、尿液、精液中的含量特異性地增高,但在血清中的濃度較低。
EGF刺激細胞的增殖與分化,從而有效地刺激表皮和內皮細胞的生長,增強皮膚的新陳代謝功能,提高新鮮細胞在皮膚中所占的比例,但由於自然來源提取EGF相當困難,一般都是從牛的腦垂體中提取,再加上其活性保存技術的限製,其產品產量非常之小,僅限於理論研究或皮膚燒傷和大麵積皮膚潰瘍的使用。
與此同時,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了其他種類的生長因子,比如KGF(角質細胞生長因子)、aFGF(酸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TGF(轉化生長因子)、NGF(神經生長因子)等,構建了整個表皮生長家族。
第二階段:轉基因技術使得生長因子工業化生產成為現實,安全的需要使bF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逐漸替代EGF成為了美容的主角。
隨著基因重組技術的發展,人類對自己的基因結構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過基因重組技術,將人源EGF的基因重組至生物發生器(細菌等)中,利用現代化的生物發酵技術,生產出高產量的hrEGF(重組人源表皮細胞生長因子),使得EGF在護膚美容化妝品中的應用成為了現實,但是由於其有致瘤傾向,基於安全考慮,美國FDA和歐盟禁止其藥用和化妝品用。
bF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以其安全性和更好的功效逐漸取代了EGF,成熟的轉基因技術,也使得bFGF能夠利用生物發生器大規模生產。bFGF促進皮膚基底層細胞分泌透明質酸和糖蛋白,合理調整皮膚結構,延緩皮膚衰老,減少皺紋,抑製粉刺和青春痘生長並具有增白等作用。研究還發現,含bFGF的美容化妝品能使受損皮膚快速修複,係統解決肌膚衰老帶來的各種皮膚問題,使皮膚保持和恢複光澤、細膩、紅潤,豐潤而富有彈性,讓肌膚保持年輕狀態。更重要的是bFGF無安全隱患,無致瘤性。
第三個階段:皮膚基因研究深入,使得小分子多肽正成為當下熱門和未來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