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裏希的警示
真言
作者:陳曉偉
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2012年特種設備安全狀況的情況通報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國有正在運行的鍋爐63.53萬台,壓力容器271.82萬台,氣瓶13880.84萬隻,壓力管道85.13萬公裏。承壓設備在國民經濟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也因泄漏、爆炸事故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危害。
來自公安部消防局的統計數據:2008年-2012年這五年間,國內共發生因危險化學品泄漏導致的事故計48000多起,平均一年一萬多起。
作為致力於專門為工業領域泄漏事故提供工程救援服務的江達揚升公司,每年處置的工業泄漏事故高達一萬多起。
“安全事故的直接禍根就是違章。”胡憶溈教授如是說。
胡憶溈教授,吉林化工學院化學事故搶險救援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吉林省首批拔尖創新人才,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吉林省消防專家組成員,國家標準《承壓設備帶壓密封技術規範》、國家行業標準《帶壓密封技術規範》、國家職業標準《帶溫帶堵漏工》主要製訂人之一。自1984年起胡憶溈教授一直工作在工業領域泄漏事故應急搶險堵漏第一線,他針對不同的泄漏事故,設計堵漏方案2000多項,成功安全處置泄漏事故3000多起,曾榮獲丙烯槽車特大泄漏事故應急堵漏搶險個人二等功。
根據近一段時期以來國內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多發的情況,胡憶溈教授談到了上個世紀美國最著名的安全工程專家海因裏希提出的安全法則。
海因裏希安全法則示警
美國安全工程師海因裏希(Heinrich)在1931年出版的著作《安全事故預防:一個科學的方法》中提出了其著名的“海因裏希安全法則”。這個法則的依據是55萬件安全事故的數理統計,其中死亡及重傷占1666件,輕傷占48334件,其餘則為無傷害事故。因此得出:在一起重大傷害事故的背後,有29起輕傷害事故,在29起輕傷害事故背後,有300起有驚無險的事故隱患及不安全行為存在。人們也稱這個法則為“1:29:300法則”。
如果倒過來看,可以理解為:若不對大量事故隱患及不安全行為進行有效控製,可能形成300起無傷害的虛驚事件,而這300起無傷害虛驚事件的控製失效,則可能出現29起傷害事故,直至最終導致包括死亡在內的重大傷害事故發生。
胡憶溈教授認為,重大安全事故的背後一定是安全意識的缺失,它的表現往往是從習慣性違章開始。在他近30年的工業堵漏搶險救援實踐中,這樣的例證比比皆是。
1993年,吉林某化工廠對乙苯塔進行停產檢修,打開了全部人孔及部分工藝接管,並在塔外部有動火作業需求。按化工行業標準的廠區動火作業安全規程,動火前,該塔必須與其生產係統徹底隔離(加盲板),並進行清洗置換,取樣分析合格後方可動火作業。但該裝置生產人員隻是對打開的人孔及部分工藝接管采取了塑料薄膜包覆及用石棉進行了堵塞,結果在動火作業時,引起塔內部爆炸,塔內結構全部破壞,生產癱瘓……。事故發生後,該裝置的生產人員說:“這次事故太偶然了,以前我們一萬次都是這麼做的,什麼事兒也沒有。”顯然這是一起典型的習慣性違章作業而引發的安全生產事故。
胡憶溈教授說:“從本質上講,安全永遠是相對的,而事故則是絕對。但事故不會無緣無故地發生,它是各種安全隱患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違章不一定出事故,但發生事故一定由於違章。因此,要保證安全就要杜絕違章。”
另外一起事故也深深地烙印在胡憶溈教授的腦海中。1998年,西安某液化氣站一個一寸的法蘭鬆動,導致液化氣泄漏,由於當時沒有先進的搶險救援裝備,救援人員簡單化地認為用棉被蓋上鬆動的法蘭,再灑上水,冰凍住棉被後就可止漏。結果用去了80條棉被,不但沒有達到止漏的目的,原本向上泄漏的液化氣改向四周擴散,並沒有降低泄漏流量,最後導致爆炸,7名消防戰士和5名液化氣站工作人員犧牲,傷32人,直接經濟損失480萬元,社會影響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