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愛蓮說(1 / 2)

隨便說一句,筆者認為普通穿越者的文化素質肯定不會高於古代的文人,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至少絕大部分是這樣,除非你是文科高材生,就是這樣也不一定比古人強,想一想古人生下來就用毛筆,而後世人天天用硬筆就知道了,後世人也就比古人多了解一些信息和曆史的走向而已,但又是幾個人是曆史學家,不妨在腦子裏想一下曆史上的大事和人物,又能真正的了解幾個古人、幾件曆史事情,再則當時的曆史環境和社會狀況,難道真的和曆史教科書上說的一樣嗎?

曆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曆史同時也是為政治服務的,什麼曆史有什麼樣的評價,這就造成了後世人很難真正的了解曆史的真相……!

····不說了,以下是正文····

對於封萬年給自己的司戶位置,甄乾並不稀罕,真正看中的是管理流民的權力。

現在流民才剛剛興起,還未在大唐廣袤的土地上流竄,對暴力還處於懵懂狀態,換句話說就是心還沒有野,當搶劫財富帶來的快感大於幸苦耕種的時候,社會的認知度就會蕩然無存,流民也將如決堤的洪水到處肆虐。

財富循環的邏輯便是帝國搶占富人財富,富人為了保值便把貨幣用於大量購買土地,而封建官商依托權利擠出富人,富人中的強者與官商合謀成為豪強,最後倒黴的當然是小農。

“明府,治理流民分為文武兩個辦法!”

“說出來聽聽?”

封萬年沒有想到甄乾竟然折騰出治理流民文武兩策,饒有興致的看著甄乾,終於想到給甄乾端上一杯茶湯。

自古聰明之人必為妖孽,妖孽多災多難,可不是甄乾想要的結果,自然沒有把黑科技獻給封萬年的想法。

“武一策,挑選流民中精壯之人土團鄉勇,一來可以安定民心,防止出現動/亂,二來當作免費徭役修橋鋪路,這樣流民之禍可是消於無形。”

封萬年搖了搖頭,雖然這個辦法看起來不錯,可惜代價太高了,建立土團鄉勇可是要大把的銀錢撒下去,幾十個流民看不出來,數千流民就不是一個小數字了,想想都肉疼。

“文策說來?”

甄乾知道封萬年不會選武策,這辦法在宋代可是大行其道,每到災年,宋朝廷就將流民編為廂軍,戰鬥力不是問題,因為這不是考慮的重點,平時充當工程兵、搶險員、開墾團等等,有效的防止了流民大規模的作亂,也是宋代一朝相對穩定的原因之一。

當然最後宋朝覆滅的原因,有人歸結於三冗:冗官冗兵冗費,說到底就是收支不平衡,錢都花到狗身上了。

土團又稱團結兵,大規模出現在盛唐安史之亂之後,是有當地人組成的武裝集團,甄乾不過是拿土團來試探一下封萬年。

唐玄宗的開元、天寶之際,團結兵一般由州剌史或上佐統領;而安史之亂後,隨著團練使、都團練使的大量設置,團練兵之管轄權則完全歸於兼領本州團練使的刺史、諸道兼領都團練使的藩帥,即團練兵成為由本州、本道統帥的地方(民)兵。

“所謂文策,既給流民找一條活路,流民之所以稱作流民,無非是無牽無掛四處遊蕩,隻要給他們一口飯吃,讓他們有事可做,自然就不是流民,如果措施得當,能變百害為百利,不僅繁榮當地經濟、增加本地人口,社會安定治下太平,而且稅賦增加,乃一項善政,明府以為如何?”

“繼續說下去,如果才是善政?”

“開山川水澤之利,提供生活基本保障,言明利弊得失,官府、鄉紳、流民三方本為利益共同體,官府想要安定賦稅,鄉紳出錢招收流民開墾土地、挖掘礦產、擴大生產,流民有活幹填飽肚子就會安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