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尋找米小西(1 / 1)

編輯的工作,就是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打開郵箱,看看有沒有優秀的稿件,將其交給二審三審,換點編輯費。過去用稿紙寫的時候,編輯要想找到一篇好稿子,需要不停地拆閱信件,作者少,稿子也不是太多的時候,當編輯就相對輕鬆多了。

可是現在無紙化辦公,每個編輯麵對著郵箱裏堆積如山般的稿件,每天都在看稿、回複、刪除,仍然是好稿難求啊!

現在全民都開始用電腦寫作了,就連九歲的孩子都出書了,投稿的作者當然也就多了起來。

但要想從茫茫網絡郵箱裏找出一兩篇對刊物胃口、讀者也喜歡的文章,還真不容易。

突然,我發現了一篇小說,寫得非常有味道。我欣喜地拍了一下桌子,對麵的薑萍萍不滿地說:“發神經啊!至於嗎?什麼事能把你激動成這個樣子。”

我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啊,我發現了一篇稿子,特別好,所以激動。”

其實也能理解,大家都坐在同一個位置上,都拿一樣的編輯費,如果能多上一篇稿子,就能多拿一點編輯費,這個我也能理解的。

薑萍萍比我早到雜誌社半個月左右,雖是中文係畢業,也沒見她寫出一兩篇文章。

這個女孩也特別怪,總是一副冷冰冰的模樣,包括我在內的所有男編輯都對她是敬而遠之,大家背地裏總是叫她“冷麵殺手”。

不過,這個叫米小西的作者一看就是個寫作高手,不論從文章的布局,節奏的把握,還是從人物性格的塑造,都是頗為講究的。

從留的地址上來看,是同城的。我決定,去尋找這個叫米小西的作者。都說自古文人多相輕,可我不,我喜歡結交每個優秀的寫手,我想從他們的身上找到他們的優點,以此來激勵自己,我喜歡文人相惜。

寫手們都不容易,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可一篇稿子投過去,要經過嚴格的挑選,最終發到刊物上才能掙那麼可憐的三四十塊錢。

我一定要找到這個米小西。

那天下班後,天已經擦黑了,我騎著自己那輛除了鈴不響、別的地方都響的破自行車穿行在大街小巷裏。

這個米小西的家也真不好找,眼看快到跟前了,一打聽,才知道不對,三官巷隔著另外一條巷子才是。

又轉了幾個圈,我才看清,這裏是一個城鄉接合處,裏麵住的人也雜,做什麼的都有,巷子裏三輪車和拉土車來來回回地奔走穿梭著。

我有點想不通,這麼內秀,感情細膩的文章是在這麼一種環境下寫的啊?真是想不到。

我想要找到米小西的願望更加強烈了,無論如何,我都要找到她。

終於拐到了那個叫學道巷的地方,我拿著打火機挨個找門牌號,總算發現了12號。我咚咚地敲門,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大爺開了門。他狐疑地把我讓進了院子,我趕忙自我介紹說:“大爺,我是雜誌社的,我找米小西。”

老大爺笑著說:“找小西啊?可她沒住在這裏啊?”

我一聽蔫了,說:“我一定要找到她。”我的態度非常堅決。

老大爺說:“米小西是我老婆的侄女,要不,我帶你去吧。”

最後,我和老大爺一路輾轉,終於找到了米小西的家。

當我們敲開門的時候,門縫裏露出的那張臉,讓我徹底蒙了。她就是一直坐在我對麵的薑萍萍……

米小西是她的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