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1 / 1)

在中共銀川市委、市政府的親切關懷下,經作者和編者曆時半年的不辭辛苦,這套叢書就要付梓印行,以這樣的麵目問世了。這是銀川市踐行*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落實自治區文藝工作座談會精神,出人才出作品的具體實踐,是銀川市文藝集成工程的重要進展,是打造人文銀川、書香銀川的重要舉措,也是獎掖激勵作家、藝術家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們提高文藝經費利用效率的有益探索。

它為叢書,如果按序排列開來,舉47冊,至少從形式上,可以說是蔚為壯觀。它成體係,分文學、書法、美術、攝影和民間文藝五卷,自成隊伍;各冊內容盡顯作者個人的文藝之才情思索追求。異彩紛呈,互見芳華。

巋然之賀蘭山屹立巍巍,不息之黃河水奔騰悠悠。我們吃種在寧夏川之米麵純天然,我們住行於塞上之湖城碧水藍天,我們在銀川,我們在寧夏,因而這樣的作品,便是“雄渾賀蘭、多彩銀川”和建設“開放寧夏、富裕寧夏、和諧寧夏、美麗寧夏”的最好映見、最好演繹、最好詮釋和最好宣傳。這也是大家又一次集結更大隊列方陣來展現的意義所在。

作為文藝工作者和組織者,我們有幸將書稿先睹為快。一次又一次地被各個語言打動,一次又一次地被各個形象感動,一次又一次地被各個場景震撼,一次又一次地被敏銳情思感染;幾於伏案而思,每每一夜擁衾難眠,輾轉反側萬千。

無論是在全國已顯影響力者如椽之筆的壯寫,還是初具實力者的詩意捕捉——盡情描畫,繼承創新,佳作不斷,驚喜連綿。放至全國和世界層麵,可能我們的相當一部分人還是個“小小藝術家”。但是,無論對人和世間萬物,家國天下,對民族的乃至世界的、人民的乃至人類的命運的思索和表達、探究和觀照,我們雖偏於西北一隅,這情懷,我們有,或者小有,以致大有。

真,是這些作品的共有特點。

尤其讓我們高興的是,當47位文藝家以這種方式列隊的時候,我們強烈感受到了銀川市的文藝實力,試想,當一百位分冊出齊的時候,無論是市委政府領導,還是支持關心銀川文藝的社會各界,該是怎樣的欣慰。當每一位文藝家看到包含自己分冊的整齊規模的集成亮相各大書店的時候,該是怎樣的喜悅。

讓我們分享這種欣慰和喜悅。

寧夏新聞出版廣電局、黃河出版傳媒集團、陽光出版社和寧夏銀報印務有限公司對叢書的編輯出版、印刷裝幀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並致以謝意。

是為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