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陽
暮春,我在秦皇島休憩,其間,緣於美文集出版事宜同選題總策劃張海君先生時有聯絡。閑時上網,展讀他前日發來的電郵,告知我列入出版計劃的美文集缺少一篇千字序言,囑我最好隔日寄去。如此,既要捉筆立就,又要不違逆出版者的旨意。倉促間,思緒如曠野中的一匹輕騎,馳騁騰躍,於是,信馬由韁地由序言想及自己對文學朝聖般的心理,乃至寫作的宗旨。冥想中,臨窗俯視,乍然驚見室外的桃花豔如胭脂,你推我擠般在枝頭燦然綻放!
人若如樹,愛,便是一樹永不凋謝的花蕊。因為有愛,生命之樹才絢爛如霞。驀地,記憶穿過歲月的長廊,定格於溫懷的舊事——
那時,我剛從大學校門踏上出版社的台階,周遭光環熠熠的文化人,使我不再輕易地豪擲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壯語,但是不甘人後、不讓須眉的心性,卻無法蟄伏於胸。因此,每天下班後,匆匆用過晚餐,我便鑽進編輯室讀書閱稿,直至10點才回宿舍休息。單位規定除打更的張大爺外,男職工必須輪流在門衛值夜班。每晚我下樓時,值夜班的男同事早已入睡,隻有張大爺獨守在一燈如豆的門衛窗口。聽見我的腳步聲,他便躡手躡腳地走出來,笑吟吟地打開鎖著的大門,然後再用手電筒為我照一段路。將近兩年,無論春夏秋冬,抑或酷暑嚴寒,隻要張大爺在,寂寥漆黑的夜晚,總會因他笑吟吟的麵容和手電筒的光暈,增添我心扉的光明和膽量,讓我衣袂飄飄的身影裁出一幀愉悅的夜景。
某晚,參加同學聚會歸來,從單位路過時剛好9點鍾,而單位卻已大門緊閉,漆黑一片。張大爺怎麼睡得這樣早?好奇心一動,竟跑去敲門。“幹什麼?”值夜班的總編室老孟睡眼惺忪地問。“張大爺呢?”我沒話找話。“他突發心髒病,送市立醫院搶救去了!”
倘若不是張大爺去世,或許我永遠都不會知道那個秘密。原來單位有規定:除值夜班和打更的之外,晚9點後,其他人不得在單位滯留。是張大爺向領導求情,說我好學上進,晚歸是為了學習和工作,並擔保我不會出問題,領導才破例沒攆我走。兩年來,我一直以為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並不知曉門衛的那盞燈是張大爺特意為我點亮,他每夜的獨守都是為了給我開方便之門。
當我趕去醫院探望張大爺時,這個在我600多次夜歸時,默默嗬護關照我的老人,已溘然長逝。從此以後,再沒有人在暗夜中為我獨守、點燈、開門了!佇立在醫院桃花綻放的甬道上泫然而泣的我,於暗香浮動中,遽然了悟:愛,使生命如花繁華。即便再卑微凡俗的人,隻要心中有愛,他的生命之樹便會繁花似錦,芳魂永駐!
愛是信仰,是宗教。每個人都應該是愛的虔誠信徒。我不敢斷言自己的言行包含著多少施愛於人的大善大美,但我一向專注用文字製作愛的祭品,讓品讀它的人感受愛的神聖,接受愛的洗禮!
2011年5月5日於秦皇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