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博的科學傳播機製和策略分析(2 / 3)

名稱 計劃模式 自由模式

主體 直接傳播(顯性) 間接傳播(隱性)

內容 80%內容、20%關聯 80%關聯、20%內容

時間 事先準備科學 信息科學

空間 與公眾互動 公眾主動關注,提出要求和問題

代價 成本高、時間長、忽視針對性 成本低、時間短、有針對性

效果 公眾被嚇跑、知識分子被吸引、政府喜歡 幾乎所有人都感興趣、效果好

自由模式的出現源自於傳播技術的變革,也引發了傳播觀念的改變。其傳播內容源於公眾,根據公眾的需求,有針對性的開展科學傳播,科學信息根據公眾的需求自由流動。互聯網技術結合自由模式有利於科學的高效傳播。為此,微博作為互聯網科學傳播的新興平台正在加速自由模式的推廣和使用。同時,基於微博科學傳播的上述特點和優勢,它在問世之後便收到廣大公眾和政府部門的關注與重視,成為科學傳播領域中重要的新興力量。為此,當科學傳播插上微博的翅膀,它將飛的更高更遠。

二、微博的科學傳播機製分析

1.修正機製。專業媒體的信息出版流程是先過濾後出版,以此保障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而微博則是通過彼此的信息碰撞來實現。有學者[5]指出微博是個多元的輿論場,它在發展過程中本身具有“自淨化”功能。一些不好的微博現象出現的同時,通常會伴隨著各種批評性的其他意見。這種自淨化是一種群體的自發行為,它是橫向的、非強製性的、非製度化的流程。2011年日本福島核輻射引發的搶鹽事件正是通過各方當事人發布的微博在短時間內校正了事實。3月16日9時18分一名網友與浙江省領導的對話,成當天一段“搶鹽”佳話。無須經由專業媒體的“轉述”,微博這一獨特的事實修正方式打破了專業媒體以唯一性的組織標準修正信息的束縛,多信息的碰撞來實現了宏觀真實。以多信源的宏觀競爭機製消解單一信源的微觀的不確定或失真;以極廣大的受眾對真相主動化的追求,取代少數把關人對真實性的施予;以信息的極大豐富激發受眾對真實性判斷力以及受眾作為思想主體群落的自組織性[6]。通過自發的互相回複、溝通使得事件不斷得到糾正、更新,事實最終會浮出水麵。

2.傳遞機製。微博科學傳播的傳遞可以由低到高可以分為三個層次:(1)基礎層,通過相互轉發來傳播信息,在基礎層中,局域性的謠言或是偽科學消息會在短時間內散播至全國乃至全球範圍。意見領袖在基礎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使得微博的傳播速度更快,範圍更廣。科學鬆鼠會的辟謠微博成為了2011年3月17日當天轉發量和評論量最大的微博,在搶鹽事件的平息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中間層是通過微博服務網站提供的信息集納服務,達到信息交流傳遞的目的。這些服務有:微博轉發量、評論量的排名,熱點事件的推薦,微博專題等。新浪微博設立的虛假不實信息曝光專區,就為公眾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信息集納服務;(3)最高層,通過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報道的交織,使得微博信息得到最廣泛的傳播。在三個層次中,基礎層體現了一種橫向的互動,而中間層是縱向的引導,最高層是交織的傳播,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相互配合。

虛假不實信息的傳播

基礎層

(公眾的轉發,意見領袖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