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發揮“微力量” 傳播真善美(2 / 3)

二、節目主持人使用微博策略

大眾傳播的社會責任理論誕生於20世紀40年代末的美國,它強調自由必須以責任為前提,新聞媒介在享有自由權利的同時,必須克盡對於社會、公眾的義務和責任。在我國,大眾傳媒不僅僅是信息傳播媒介,還是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要求做到“監視環境、守望社會、引導輿論、傳承文化、關愛民生”。微博的的出現及逐漸普及,正在深刻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和道德價值取向。一方麵,微博出現後,信息的多渠道和多視角將各種觀念雜糅在一起,是與非、善與惡模糊化傾向嚴重,甚至有時對同一社會熱點和新聞事件有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報道,導致人們難以弄清事實真相。另一方麵,微博信息量大,特別是大量的跟帖或評論,讓人感到目不暇接,難以對其中的內容與價值傾向,進行細致的判斷和取舍。在這種媒體環境下,作為節目主持人,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引導受眾辨別真偽、認清是非、看到善惡。這是新形勢下節目主持人不容忽視的媒體責任。

相比於傳統媒體,作為新媒體的微博,其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範圍更廣,傳播內容和形式更具開放性和隨意性,傳播的自由度也更大,一旦出現不良傳播,其消極影響也就會更大,因而對其傳播者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的要求也就更高因。因此,節目主持人更應當增強社會責任感,擔起傳播“真善美”的使命。在微博這種全程公開的傳播環境中,主持人在節目內外的微博互動中擔當著輿論領袖的職責,一言一行都受到受眾或網友的監督,因而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製什麼,必須旗幟鮮明。否則,將有悖媒體人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有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運用微博的實際操作中,節目主持人可以從“真”、“善”、“美”這三個關鍵字入手。

1.真。首先要求主持人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其次,主持人與受眾的微博互動要真心誠懇,第三,指節目主持人微博要進行實名認證。(1)傳播真實信息,謹記新聞真實性法則。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是節目主持人必須謹記的法則。麵對微博上大量的信息,主持人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敏銳的眼光把好事實關,凡是未經核實的事實信息一定不要輕易傳播。不要隻求市場賣點,不顧事實真相,做不負責任的報道。哪些聲音應及時同受眾交流,哪些意見需要加以過濾和引導,哪些思想需要予以堅決控製等,都要加以把關過濾,認真審核信息後才能傳播,不能人雲亦雲,造成虛假信息快速擴散。(2)真誠溝通,良性互動。微博為主持人與受眾提供了一個方便溝通與交流的平台。主持人要積極、熱情、真心跟受眾交朋友,才能贏得更多的“粉絲”、更多的關注和更多的支持。利用微博平台,與自己的“粉絲”開展交流,除了對新聞事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發表看法,還可以把個人的興趣愛好的信息以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心靈感悟等發表在微博上與受眾分享,讓受眾既能體會主持人在節目裏的魅力,又能了解其生活中的真實個性。值得注意的是,受眾對節目的評論不可能都是讚揚的,批評或者“拍磚”可能也會遭遇到,節目主持人要有度量傾聽罵聲,通過真誠溝通,良性互動,尋找不足,自省改進。(3)真實身份開博,增強受眾的信任感。采用實名注冊開博,並且加V進行身份認證,一方麵可以贏得廣大受眾或網友的信賴,另一方麵也可以提醒主持人不要忘記自己的主持人身份,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不要發表過激言論或其它有可能傷害媒體聲譽的信息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