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讀電視新聞特寫的魅力(1 / 3)

解讀電視新聞特寫的魅力

廣播影視評論

作者:伊文臣

摘 要:電視新聞特寫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在當今的電視新聞實踐中,原因正是在於它具有吸引觀眾的獨特魅力。本文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周刊》的一則新聞特寫《當水成為禮物》為例,深入分析了電視新聞特寫的魅力所在,即:選材典型,以小見大;形象生動,如臨其境;情感細膩,感染力強;情理交融,引人深思。而這些特點也正是衡量一則電視新聞特寫是否優秀的標準。

關鍵詞:電視新聞;新聞特寫;以小見大;情理交融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8-0083-02

新聞特寫是以描寫為主要表現手段,對能反映人和事本質、特點的某個細節或片斷,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現”處理的一種文體[1]。由此看來,新聞特寫具有天然的鏡頭感,符合電視傳播的特點,適合表現新聞的現場聲畫。因此,在當今的電視新聞實踐中,電視新聞特寫被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在同類題材的電視報道中,電視新聞特寫往往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以各電視媒體對雲南遭遇連續多年嚴重幹旱的報道為例,很多電視台采用動態消息、綜合消息、經驗消息等方式進行報道,而央視新聞頻道的《新聞周刊》則采用新聞特寫的方式,在幾條關於雲南旱災的新聞特寫中,2012年2月25日播出的《當水成為禮物》則最有魅力。

一、選材典型,以小見大

衡量一篇新聞特寫的構架是否成功,首要的一點就是看所寫的內容是不是截取了新聞事件的一個橫斷麵並將其放大[2]。所以,電視新聞特寫關鍵在選材上。新聞特寫要放大和再現某個細節或片斷,那就要考慮截取的橫斷麵是否經得起放大,是否具有典型的意義。新聞特寫適合的主題很廣泛,但這並不意味著任何素材可以做成特寫消息,隻有那些富有個性的、與眾不同的、有典型意義的才能讓新聞特寫的魅力真正散發出來。電視傳播的特點之一就是轉瞬即逝,電視新聞隻有在一個有限的時段中,集中表現一個典型情節,將事件的細節表現透徹,才能夠更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而新聞特寫正是這樣一種表現方式。電視新聞特寫《當水成為禮物》用雲南省撫仙湖旁一戶人家的婚禮作為報道對象,來反映雲南持續幹旱的嚴峻現狀。片子開始便交待事件背景:解說詞 早上七點多,住在雲南省撫仙湖旁祿充村的張勇平就開始忙碌了,這天是他妹妹家娶媳婦的日子。畫麵 張勇平一家人正在準備“大禮”——一桶一桶的水。

結婚本不是新聞,結婚送禮也並不稀奇,可在婚禮上把水當成禮物就不多見了。記者通過實地采訪,發現了這一富有特征的典型事例,平中見奇、以小見大地反映了雲南旱情非常嚴重這一大主題。既然能否捕捉到新聞事件中最富意義和情趣的橫斷麵,是拍好電視新聞特寫的關鍵,那這就對記者的觀察力、思考力和新聞敏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隻有注重培養自己的新聞敏感性,才能在宏大的社會背景中,捕捉到最值得放大的亮點。需要注意的是,新聞特寫對於細節的“放大”,絕非渲染誇大,而是對一個橫斷麵通過詳盡、生動地表現,來反映大的主題。《當水成為禮物》與其它反映雲南旱情的新聞相比,其魅力就在於,它不是簡單枯燥的數字羅列,不是抗災保民生的歌功頌德,也不是一味呼籲大家關注旱情保護環境的說教,而是以點代麵,以局部反映全貌,用具體的事例吸引人,然後讓觀眾自然而然進入思考的情境。

二、形象生動,如臨其境

消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傳遞信息,而新聞特寫則不僅僅是傳遞信息,更是用它對捕捉到富有特征的情節進行形象生動的展現,使觀眾有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電視新聞特寫通過“鏡頭”將所選片段的精彩情節“再現”給觀眾,畫麵真實可信,富有動感。所以,有人也把新聞特寫形象地稱為“視覺新聞”。電視新聞特寫《當水成為禮物》中,用形象生動的畫麵給觀眾展現了一幅“送水——用水——等水——缺水”的畫卷。“送水”配有張勇平一家用農用車拉水的畫麵,並結合生動、詳細的解說讓觀眾了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