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網融合下電視節目的特點、問題及發展(2 / 3)

4.強調時代性,注重“受眾本位”

大眾傳播媒介領域由“傳者本位”向“受眾本位”轉變過程中,中國電視節目的參與性和互動性逐步增強,節目內容更趨於平民化和生活化[2]。特別是隨著微博等互動渠道和載體的便捷化、多元化,受眾更加樂於通過微博互動參與節目,並能得到媒體的及時反饋。

如《天天網事》節目專設《曬粉點評》板塊,鼓勵微友參與討論,點評當日熱點,及時公布和反饋微友意見,受眾參與感和主體地位明顯提高。而且全新的互動形式和節目樣態,還吸引著大量對新媒體有依賴和喜愛心理的年輕受眾,使該節目聚集人氣,充滿時尚感。該節目彰顯受眾的主體地位,增強受眾對媒介平台的參與和互動,這不僅是網絡時代,受眾媒體接近權提高、主體地位回歸的表現,更是電視媒體對待觀眾的一種態度和意識的轉變。

(二)《天天網事》節目存在的問題

中國電視節目在不斷的競合中,逐漸顯現出具有共性的“四化”弊端,即節目同質化、低俗化、瑣碎化、泛娛樂化。

在此背景下,《天天網事》節目也不可避免的顯現出同類問題。近幾年,台網互動節目有所發展,其中網絡資訊類節目,除陝西電視台《天天網事》以外,還有河南電視台《打漁曬網》等節目。但此類節目依然被部分受眾和業界人士解讀為資訊娛樂節目,甚至部分網友稱之為讀報類節目,這與《天天網事》欄目組將自身定位為一檔評論性節目的目標相去甚遠。也從側麵反映出該節目定位還不夠清晰,存在泛娛樂化,深度挖掘不足等現實問題。

同時,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不上網人群”現趨穩定,而潛在網民已逐步向“上網人群”轉變。對於《天天網事》欄目組來說,“上網人群”依然是節目未來收視的主體。隨著互聯網應用形式的創新,以及上網硬件設備智能化和易操作化的發展,非網民數量可能有所下降。這就要求節目要麵向網友,突出熱點話題,搶占“言論高地”,以深度解讀取勝,以媒體“有態度的資訊”取勝,在同類節目和海量網絡資訊中拔得頭籌,樹立節目權威性和品牌效益,培養受眾特別是“上網人群”的忠誠度,贏得公信力,才是節目未來的出路。

而為吸引“不上網人群”,過分呈現“新、奇、特”事件,直擊受眾獵奇心理的現象,還是應該把握度和量。為受眾集納展現奇聞資訊並無問題,問題關鍵是要善於在奇聞中挖掘深度,軟新聞硬化,盡量避免過度娛樂化的隱患。

同時,該節目內容還存在信息再加工問題,怎樣在二手材料中挖掘出新的新聞價值,擺脫“讀報”水平,提升節目深度,還有待欄目組深思。

二、《天天網事》節目發展的出路

(一)注重新聞選擇、節目編排和製作

新聞選擇,就是新聞媒介對現實生活中的大量事實進行判斷和鑒別,從中選擇值得傳播的事實的過程[3]。而作為現代信息資源的集散地,網絡變得不可或缺,但由於網絡信息的海量性和碎片化,大量具有重大新聞價值的公共信息被淹沒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受眾既難於尋找又難以辨識,這時電視欄目組就要發揮其信息整合專業性、權威性的優勢,“去偽存真、去粗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