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網融合下電視節目的特點、問題及發展(1 / 3)

台網融合下電視節目的特點、問題及發展

廣播影視評論

作者:孔保爾,滑珊

摘 要:2012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編製發布了《通信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十二五”將通過實施“寬帶中國”戰略,推進三網融合全麵展開,推動廣電、電信業務雙向進入。這些宏觀政策,為媒介融合之台網融合提供了寬鬆的環境,為台網進一步深化發展,提供了條件和空間。本文試圖通過對陝西電視台《天天網事》節目的解讀,來闡明在台網融合這一新格局下,創新形態電視節目的特點,挖掘其創辦中的問題,以其發展的出路和未來的前景作一探析,以供業界參考。

關鍵詞:台網融合;節目深度;受眾本位;輿論功能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8-0085-02

如今電視媒體通過資源整合和平台駕馭,正進入一個機遇和挑戰並存的發展時期。而目前電視在台網競爭中,依然占有不可小覷的優勢,如具有廣大的受眾,極大的社會影響力,顯著的廣告市場、品牌效益和權威內容等。而且隨著台網融合,創新形態的電視節目,其厚積薄發的可能性更大,可待研究的方麵頗多。

陝西二套《天天網事》節目(創辦於2011年5月,原名《天天曬網》,2013年改版)就是台網融合、節目形態創新的一個代表。它打破了台網初級互動格局及報紙、網絡、各級電視台的資源壁壘,引入內容共享和廣告運營理念,實現了真正的資源共享。並大膽引入微博平台,擴展信源,增強受眾與節目的互動。較好地把握為輿論“設置議程”和“受眾本位”兩個關鍵環節,在同類節目中表現不俗,個性鮮明,受到全國其他省市台的高度關注。而《天天網事》節目,在省級台同類節目中脫穎而出,受到觀眾的較好評價,則展現出融媒體時代電視欄目綜合創新的新格局。

一、《天天網事》節目的特點及問題

(一)《天天網事》節目的特點

1.突破地域性,實現資源共享

《天天網事》節目的成功,得益於欄目所涉及內容在地域上的突破。該節目通過不斷適應時代的特點,擴充自身的信息來源,實現信源多元化,使得節目關注點延伸至全國。報紙、網絡、電視台,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隻要可以提供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都被列入信息來源的渠道。如人民網、新華網、中新網;《中國日報》、《中國青年報》、《新京報》、《齊魯晚報》、《廣州日報》等報社網;新浪視頻;江蘇、安徽、遼寧、廣州等地電視台等。在此基礎上,該節目深化媒介融合,強調媒體間內容資源的共享,尤其是台網間信息資源的共享,從而使節目信息價值最大化,又做到與其他媒體間的互惠共贏。

2.凸顯時效性,實現隨機點播

《天天網事》節目,實現“領先平麵媒體12小時,搶占熱點輿論製高點”[1]。充分發揮台網融合的優勢,將網絡媒體信息資源的豐富性和及時性為電視節目所用,從而形成欄目觀點,引領社會輿論。同時,該節目內容還可在相關網站在線觀看,如西部網、搜狐網、陝西網絡廣播電視台(SNRTV)等。不但實現了台網交互推廣、資源共享,還克服了電視媒體線性傳播、保存性差、轉瞬即逝等缺點。

3.注重深度性,特邀專家點評

該節目新聞選題平民化、生活化、深度化,並巧妙將國計與民生相結合,選題往往由小見大。同時加入簡要精辟的時事評論,提升節目深度。如誠邀搜狐特約評論員解讀當日熱點,還特設《西平點評》、《曬網點評》板塊,通過專家評論,打造“言論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