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表自我”精神的繼承和演變。“宣傳的一個重點也是希望通過廣告能夠找到一種表達真實自我的方式,對於這種‘愛······,不愛······我是······,不是······,我和你一樣,我是凡客’的表達方式,許多網民找到了表達個性與自我的統一模式。[2]” “凡客體”的流行被很多學者稱為“消解權威”和“表達自我”的訴求。從文案內容上來看,“我是凡客”與“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都體現了青年人積極向上態度。模仿的一個方向就是在“陳歐體”中塞入自己的東西,表達“我為自己代言”的精神。由網友“01喬”提供的《我為自己代言——We can go anywhere致天中2013屆視頻宣傳片》,配樂和風格完全模仿聚美年度廣告。其文案“你隻看到我的排名,卻沒看到我的辛勤”,“高考時注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低分和失敗。但,那又怎樣,哪怕跌落穀底,也要再戰不敗”,便是表達這樣一種積極向上,永不言敗的精神。勵誌進取,引入高考話題,在微博上取得很好的傳播效果。
(2)社會熱點話題的植入與表達。“你有XX,我有XX。你可以XX,但我會XX……”的開放模式,為網友的表達創造了更廣闊的空間。對社會話題的運用,反諷,思考,此種文本編輯模式其實已經脫離廣告文本本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正式這種脫離和再生產才使得“陳歐體”實現多元化模仿,令文體的大範圍流行成為可能。以文化熱點為例,“陳歐體”中《甄嬛傳》人物版、李雲迪和劉謙版、《笑傲江湖》人物版大量湧現。社會熱點話題本身便吸引大批網民的關注,利用流行文體進行表達觀點,傳遞信息,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大的傳播力度。
(3)“娛樂至死”下的段子流傳。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提到,印刷術時代步入沒落,而電視時代蒸蒸日上,電視以娛樂的表達方式,使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互聯網時代,這種娛樂表達方式得到強化。“陳歐體”成為熱點話題時,不可避免地被娛樂化解讀。針對“我為自己代言”,這句話,就被演變成“我為自己帶鹽”,“我為自己帶岩(明星柳岩)”等多個版本。而“陳歐去餐館吃飯不加鹽,因為我為自己帶鹽”的段子流傳最廣。基於“陳歐體”的段子層出不窮現象,戲謔和惡搞成為網民集群行動中的一部分,成為每一次“生產——傳播”生產線上的必要產品。
3.“量販式表達”與“眾人狂歡”後的傳播效果
2013年3月5日的百度指數表明,“陳歐體”在2月15日突然爆發,一路上升,並在2月21日達到峰值,反映了網絡上的火爆程度。此後便緩慢回落。在3月1日,“聚美優品”3周年慶活動那天,小幅上漲後,迅速下滑。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富有個人主義色彩的“陳歐體”替代最初流行的“聚美體”,無論是用戶關注度還是媒體關注度,“陳歐體”的關注度遠勝“聚美體”,原因之一是網絡傳播中網友和媒體自發地去商業化的共識,原因之二可能是後期宣傳中“陳歐”與“聚美優品”的不同分工。以兩者的新浪微博為例,“@聚美陳歐V”的微博中轉發了大量“陳歐體”的文本,並適度評論。而“@聚美優品V”並沒有參與這場網絡盛宴中來。
百度指數還表明,“聚美優品3月1日”關注度在2月17日開始變多,27日關注度迅速提升,並在3月1日周年慶那天達到頂峰,此後立刻下滑。“陳歐體”的流行是否給最初傳播者“聚美優品”帶來實際效益。比較3個關鍵詞的關注度折線,三者間的聯係從圖表上來看並不緊密。類比2010年流行的“凡客體”,有學者認為:“‘凡客體’的流行隻是網民的一種自發行為,在此過程中,凡客誠品並沒有參與這場流行運動當中,從凡客誠品的官方網站與博客中,未見其對‘凡客體’的流行有任何的評論,至今,凡客誠品是否從這場流行當中獲利仍是未知數……隻是網民借助凡客誠品的商業廣告的外殼上演的一出網絡惡搞活動。[3]”正當網民們在“生產-傳播”的流水線上緊密“工作”時,文本的最初傳播者“聚美優品”也在努力宣傳著聚美周年慶。筆者認為,“陳歐體”的流行給予了“聚美優品”更多的關注。從“@聚美陳歐V”的微博內容來看,“聚美周年慶”和“陳歐體”經常同時出現在一起,這本身就是對網民一種“買一贈一”式的信息販賣。網友在消費“陳歐體”,也在記憶“陳歐體”。瀏覽與再造,解構與建構,網友獲得了一次網絡熱點表達的滿足後,以關注度為通貨支付著文化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