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業的客戶為降低物流成本,需要更專業化和全程的供應鏈服務,從而推動物流企業的業務升級
2009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即將於2010年出台的相關細則可能多達15項左右。
物流政策密集公布將加速社會物流需求的釋放,第三方物流業的黃金周期或將來臨。綜合交通運輸體係的建設進入政府重要議程,轉運和多式聯運的崛起將為物流行業提供更趨完善的基礎環境。中國重化工業漸近尾聲,物流業將成為工業化後期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
目前,國內物流行業上市公司中,除了業務單一的海運公司和港口公司外,物流上市公司數量較少,國內優秀的物流公司如入選“中國物流示範基地”、“中國物流實驗基地”的公司大部分都沒有上市。
隨著新寧物流在創業板的上市,高端物流企業因其市場開闊、客戶優質、經營穩定而頗受矚目,特別是具有一定規模的民營供應鏈管理物流企業再次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
物流業在中國已經發展成了一個支柱產業群,它涉及到運輸、配送、倉儲、包裝、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設備製造、物流設施建設、物流管理等多個產業。中國經濟信息網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物流費用為54542億元,占GDP的18.3%。
根據中國產業經濟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09-2012年中國物流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及投資谘詢報告》顯示,在物流產業振興規劃的作用下,預計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在2009-2010年增速在15%以上。未來物流需求尤其是第三方物流需求規模將越來越大,預測到2010年中國物流行業的產值將達到12000億元。
物流業要“振興”什麼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物流就是搞運輸的”,順豐快遞副總裁黃偉抱怨著長期以來他們所承受的“行業歧視”。
的確,就在去年物流業與房地產哪個得以晉升第十大規劃的爭議中,有不少言論稱,中國物流業整體層次不高,規模偏小,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大,不大可能進入振興規劃。
與其他九大振興規劃所涉及的行業相比,物流業的產業規模並不算大,緣何能夠擠上十大振興規劃的“末班車”?實際上,國家決定出台物流運輸業振興規劃的主要原因,在於物流業的發展對製造業所提供的巨大拉動作用。
由於自身屬性所決定,物流產業的發展,將有助於我國從外向型向內向型的產業調整。在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中,物流業的作用被明確:是融合運輸、倉儲、貨運代理和信息等行業的複合型服務產業,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促進生產、拉動消費作用大。
統計數字表明,在大多數製造業中,原材料由進廠開始,經過若幹道工序的加工,直到成為產品的一部分出廠為止的時間段內,處於加工狀態的時間隻有5%,而95%的時間中,物料是處在倉庫中、運輸線上、工位前等待的狀態。也就是說物料在95%的時間是存在於物流係統中的,相比之前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十大產業振興規劃著眼於提升產業競爭力和經濟結構調整,更具長遠目光和思考屬性。
除物流業之外,其他九大產業工業增加值占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中國GDP總額的比重約為三分之一。振興規劃包含了巨大的政策和資源流向轉變,包括數以百億計的對某一產業的財政支持投入。
規劃及其背後的十大產業是如此巨大,可以推測,未來幾年中國經濟運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大多數重大事件,都將在這批規劃中找到豐富的注腳。
行業整合大幕開啟
2008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為89.9萬億元,同比增長19.5%,增幅比2007年回落6.7個百分點。
2009年8月26日,日本雅瑪多4.8億元購巴士物流65%股份,從而打入上海快遞市場。
而日本雅瑪多並不是唯一,也並不是最早關注物流行業的投資者。麵對物流業將近萬億的蛋糕,在日本雅瑪多之前,國際上早已經有UPS、TNT、Con-way旗下的萬絡環球等物流巨頭“磨刀霍霍向物流”,與國內的或民營或國營物流公司展開了激烈競爭。
經過幾年的瘋狂擴張,國外物流巨頭不僅在中國覆蓋了其物流網絡,同時拉大了與國內物流企業的距離,使眾多民營物流企業難以望其項背。
而作為國內物流市場上的中流砥柱,中遠物流、中外運、中海等,以及成績斐然的中國大型企業內部物流部門,如海爾物流、頂新物流等,目前也正在通過多方麵的行動,擴張自己的市場份額。
專家分析說,中國物流行業的格局和特征是“弱”(服務能力)、“小”(規模)、“散”(行業競爭秩序)、“亂”(競爭秩序),行業整合和服務能力的提升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