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之人一片嘩然,這曲‘逍遙歎’,與那‘滄海桑田’相比,實乃有過之而無不及。能在這淒寒雨夜聞得兩首仙曲,此生亦無憾矣。
赤雲子再次躬身,神色凜然道:“此生能與君相識,吾不再孤獨矣。而吾之性情差君千裏,再觀技藝,亦是差君一籌。今立下十日之約,屆時定不負君之厚望。屋外風雨正急,君若不快些離開,怕是要耽誤了行程。”
青鳥真人聞赤雲子突然說出此番話,登時愣在原地。或許旁人聽不出這番話中的意思,可他卻是明明白白。
赤雲子畢竟出身正道名門,能有此言,實屬不易。
他們二人也算是知根知底,赤雲子師從滄瀾宗,可謂名門正派,享譽天下。而青鳥真人卻無師無派,隻因少年時得到一本魔道秘籍,天資聰穎的他便遁入家旁黑山之中,潛心修煉,終有小成。其雖入魔道,卻也沒做出傷天害理之事。隻是‘道不同,不相與謀’罷了。
經今日之事,自今往後,此二人,乃知音也。
青鳥真人有此收獲,也是心滿意足。不多言語,告知赤雲子,自己定在大秦安西鎮黑山之巔等他,便轉身離開。
酒館眾人此刻對二人肅然起敬,雖不知那秦人身份,卻曉得是有情有義之人,也不予攔截。
赤雲子望著青鳥真人的背影消失在雨幕中,神情依舊凝重,卻輕輕歎出一口氣來。
赤雲子知道此人若在此多呆一刻,便多一分危險,剛剛之言,也是告訴他這番道理。
此刻,在赤雲子眼中,此人已是知己。
青鳥真人離去之後,赤雲子輕撫琴弦,望著門外大雨,臉上笑容漸濃,喃喃道:“與君相識,觀此生足矣。”
人常言:知音難覓。赤雲子癡迷音律琴藝,技壓北方諸國,卻沒有一個人能夠了解他的琴音,正應了那句‘高處不勝寒’。他的這種境界,天下早已少有人及。
他雖自幼入道,修為雖一般,但在音律上造詣頗高。而那青鳥道人也是這世上少有的人物,獨身悟道,隻靠著自身以及一本殘本秘籍,隻用了半個甲子時間便突破忘塵,步入先天。
放眼天下,卻也少有人及,若非天賦異稟,根骨奇佳,怕是難以有如此成就。
青鳥真人少年時,從師楚人俞昭涯。當時,昭涯名冠天下,人雲:昭涯所奏,曲高而和寡。
青鳥真人出身商賈世家,大秦穀陽人士,隨父奔走諸國,遇昭涯,歸其門下。十年,乃成。
後歸鄉,因機緣而得魔道秘籍《弑仙魔劍宗法》,隱於黑山之中三十餘載,小成,破忘塵。
又過三十載,聞赤雲子之名,視為知音。此時,青鳥真人之修為,已達先天七重。
十日之後,大秦安西鎮,黑山之巔。
山風呼嘯,行雲隨風而動,萬樹側臥,天色陰沉。有兩人立於山巔,一人中年模樣,卻生了一頭銀發,身著月白長衫,背上背著一件古琴,手握赤鞘長劍。
另一人看上去要年輕許多,黑發散於肩,隨風而亂,一身青衣顯得並不是很合身,在風中鼓鼓而動,一柄長劍隨意係在腰間,手握赤玉橫笛,笑似春風。
此二人,正是赤雲子與青鳥真人。
兩人相視許久,青鳥真人先開口,道:“赤雲子果然重諾,吾在此等候久矣。”
赤雲子聞言不語,良久,兩人突然大笑,道不盡的灑脫。
赤雲子入黑山數日,日日與青鳥真人促膝長談,撫琴奏笛而歌。
飛鳥聞聲而駐足,百獸聞聲而圍觀,皆無靠近者。風撼百木,直來直往,卻遇聲而止,隨之舞蹈。
然而,月有滿缺,人有別離,赤雲子終要離去。
離別之日,赤雲子盤坐於溪中大石之上,輕撫琴弦。琴音漸起,如高山巍峨,滄海波瀾,又似行雲流風,長虹貫日。
溪邊有巨樹,枝葉繁茂,青鳥真人立於枝杈間,閉目而奏。笛聲若石上溪流,晚秋落葉,又如皓月當空,飛流直下。
笛音琴曲互補互溶,早已分不出究竟是笛音還是琴聲。
此曲乃赤雲子與青鳥真人共同所創,取名曰:高山流水。
青鳥真人與赤雲子同行,送至漓江江畔,此行數十裏。江風凜凜,江水滔滔,兩人佇江而望,不禁執手長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