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 伯陽師出鬼穀,名劍誅邪現世(1 / 2)

翌日,朝陽東懸天際。

伯陽真人踏霧而來,神色卻顯得極其肅穆。

青鳥真人盤坐在溪澗大石之上,雙掌朝心,呼吸吐納微不可聞。每日清晨,他都會這樣吸取這山間靈氣,從未間斷。

修道之人在突破忘塵第五重‘寧心’之後,往往會選擇靈氣聚集的山穀綠洲隱世修道。

忘塵前五重為‘武’,破寧心而得道心,修道之始也。武之大成者,也不過像楚敖之流,為將為侯,平常之人能修得道心者,寥寥無幾。

各大門派每逢三年都會在各自勢力範圍內,選出根骨奇佳,天賦異稟的少年,將他們收入山門。先天的聰慧加上後天的苦修,雖修不得長生,但像青鳥、伯陽一般,活個幾百歲,卻是極有可能。

世人皆怕死,神仙之說盛傳於世。而這世間又多修道之人,在凡人眼中,修道者無疑皆是神仙之流,故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之說。

可是此道非彼道,世間萬物皆屬自然,道法自然,‘自然’即‘道’,而‘道’卻非‘自然’。

世人修道,修的乃是人道,人道之上才是傳說中的仙道。

青鳥真人呼吸吐納間,將體內靈息快速運行七周天。對修道之人而言,‘七’乃極數。

七,陽之正也。從一,微陰從中斜出也。

又有,七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

修道之人講究萬法自然,陰陽交替,五行輪轉,故而在修行中,七為一期。

待到結束時,他睜開雙眼,眼中射出兩道精光,轉而看見伯陽真人踏霧而來。

此時,青鳥真人已經注意到伯陽真人冷肅的神情,心不禁一沉,迅速起身向他迎去。

“伯陽老哥,你這是怎麼了?”

伯陽真人放緩腳步,與他迎麵而立,沉聲道:“老弟莫要多問,此事說來話長,進屋再與你細說。”

他也不再耽擱,急隨於伯陽真人身後,瞬息間便進入竹屋。

紫陽道人和秦安塵見兩位前輩突然闖進竹屋,一時愣神,又見兩人麵凝霜雪,步伐急促,心中隱隱猜到些什麼,頓時警惕四周。

待伯陽真人剛剛坐下,青鳥真人便迫不及待地問道:“伯陽老哥,究竟何事讓你如此驚慌?”

與伯陽真人相伴居於這山中多年,從未見到他有過如此模樣,即便是強敵尋來,也是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怎會像眼前這般惶恐不安。

“老弟,這山中我們呆不下去了,得快點離開。五位凝氣化元之境的強者,五位啊!”

青鳥真人見他一副癡癡呆呆的模樣,心中大急,高聲喝道:“老哥,你在說什麼啊?”

一聲厲喝如五雷轟頂,讓伯陽真人頓時回過神來。

他神情恢複常態,雙眸閃出一道精光。見眾人一副擔心的模樣,知道自己剛剛失態,不禁一陣臉紅,卻依舊將自己所遇之事娓娓道來。

原來,昨日伯陽真人離開溫泉山穀,卻發現有兩個神秘人,向黑山北側疾行而去。一身裝束卻與之前遇到的那兩人截然不同。

若是尋常的修道之人,伯陽真人自然不予理會,可觀那兩個神秘人的身法,一身修為與青鳥真人比起來隻高不低。便也不多想,悄然尾隨其身後。

黑山中突然出現如此多修道高人,讓他不得不重新考慮,所發生的一係列事情。他隱約能夠感覺到,這山中將要有大事發生了。

伯陽真人居於此山百年。

當時亂世初平,九州山河千瘡百孔。他拜別師父王詡,懸壺濟世,遊曆四方,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感凡塵疾苦。

他在遊曆四方的這段日子裏,深感戰之禍,非醫者可治。逐心灰意冷,有了重回師門的心意。

他自少年時跟隨師父王詡修道,山中歲月轉瞬即逝,一晃便過去四百年。在這四百年裏,他和師父居住在九州之東的一處山穀中。

那山穀,名曰:鬼穀。

九州之東丘,有一處地麵,名曰鬼穀。以其山深樹密,幽不可測,似非人之所居,故雲鬼穀。內有一隱者,曾在雲夢山中與仙人攜伴采藥,而以聞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