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琪透露,中國在災難恢複方麵的標準雖然也做得並不多,但作為該領域第一個標準,《信息係統災難恢複規範》(GB/T20988)現已得到較為廣泛的推廣,如:金融行業的《銀行業信息係統災難恢複管理規範》(JR/T0044-2008)就直接引用了GB/T20988很多思想和內容;保險行業在2008年推出的保險業災難恢複管理規範,也引用了GB/T20988的內容;在證券行業推出的幾個規範中,則是按照GB/T20988的分類和等級進行行業的災備分類等級,另外,稅務、交通、航空行業都在內部相關規範中以GB/T20988的等級標準作為本行業的災備等級標準。
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崔書昆表示,在信息安全領域,接下來還需要做災備中心的標準、服務商資質的標準、等級規範的標準以及技術的標準等。
外包服務“雲”中現藍海
在第六屆災難恢複論壇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司處長王娜指出,小而全的災備建設很難形成持續的災難備份能力。目前,發達國家針對災備新形勢,采取了雲遷移的形式,進行數據中心整合,以減少能源消耗和IT設備開銷。中國災備建設也應適度進行,搭建集約化專業化設施,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
“小概率,高風險;高投入,低效率;建設易,維持難”,這是對災難備份本質特點的經典歸納。在發達國家災備建設中,外包已經占據大部分比例。而國內的災備建設仍然以自建為主,在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寧家駿看來,自建模式的缺陷顯而易見,如:一方麵,這極大增加了國家災難恢複建設的整體投資;另一方麵,從企業自身看,缺乏專業化、係統化的運行維護管理製度,災備係統運維水平、效率和可用性均無法得到有效保證。
如今,在災難恢複行業,外包已是大勢所趨。相對災備行業整體市場而言,災難恢複外包市場的增長速度更為迅速。據IDC預測,從2008年到2013年,中國災難恢複外包市場將保持38.9%的複合增長率,比災備整體市場的複合增長率高出18.2個百分點。
災備外包趨勢的到來,也讓相關企業迎來跨越式發展機會。在災備外包領域,打拚多年的萬國數據率先踏進了這片藍海,並頗有斬獲。據透露,目前,萬國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在災難恢複外包市場所占份額已經占到一半以上,在金融行業災難外包市場份額更高達80%。在第六屆中國災難恢複行業高層論壇上,萬國數據被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授予信息安全服務災難恢複類二級資質證書,這是國內首個災備類二級資質證書。
依托多年的災備服務經驗和世界級數據中心硬件基礎,萬國數據現正致力於通過雲技術,過渡到高可用IT管理服務。繼今年8月和阿裏雲達成戰略合作,並推出公有雲計算服務平台後,萬國數據計劃於今年年底推出適合企業用戶的雲服務產品。
作為國內最先從事金融係統信息化建設的中國人民銀行直屬企業,中國人民銀行金融電子化公司也成立了外包服務中心。該公司副總經理郭全明透露,今年,金電公司聯手7家單位,開展了災備服務雲項目建設,目前,該公司的雲災備服務平台可滿足6000家中小金融中心災備需求,為其提供深層應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