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世上風流在少年,韶光哪肯為人延。明知花月無情物,也要從他著步先。 卻說眾人酌議停當,梁儲於是繳旨下去: 命奪鼇帶上金帛酒壇。到五城中稿賞黃旗降卒。 奪鼇不知是計,即時帶了各物,奉旨而去,家人回衙複命。 楊一清又接聖旨:“到兵部處點二千兵馬到來。” 於是,楊一清與李自強帶領一千人馬去捉拿焦芳。李東陽、張建中、何振邦、周勇等帶一千人馬來到劉瑾府中,不論大小,逢人便捉口人到堂中,果見猛獸在此。 那龍駒一見生麵人人來,遂向前撲去。振邦上前把它敵住,周勇便帶著兵馬趕入後堂捉拿劉瑾。 適遇劉瑾見那麵吵鬧,出來觀看,被周勇上前將他抓住,命眾兵綁了。 遂命人到四處找尋捉拿家人、奴仆。自己入內四處觀檢。 見有一度橫門,寫著“庫房”二字,用鎖鎖了。於是,發腳打開,向內看,見有珍寶器玩不叮勝數。又見桌上前出一陣毫光,汗飯日何寶物。上前觀看,見是一條錦帕,帕上寫著“蓋雲”二字,後又有小字數行,未審是何用處,遂將他摺在身上,出來相助哥哥。 見振邦己將此獸打死在地,遂把庫房蓄積對李東陽說知。 李東陽就帶了兵丁到庫房中,將一應物件用箱載好,是二卜餘箱,另黃金十八萬,白銀八十餘萬,遂命人抬到朝中,遂將劉瑾等一齊押出,將他府門封閉。 楊一清亦把焦芳等拿到,一齊會合帶到金鑒。請聖主麵審。 少主就命三司詢問,三司遂把公案擺開,將劉瑾帶到,叫他招認。 劉瑾說道:“我所犯何罪?叫我認的什麼?” 李東陽命人將箱櫃抬將上來,打開與眾人觀看,檢出金銀無數,以及各省進貢奇寶物件,即大內所無,他偏廣有。件件珠寶,各大臣亦多不識其名。又查得無數軍裝,器械三司便問他:“此物何用?” 劉瑾答日:“咱曾統領禦林軍馬,故有此利器護衛聖駕。” 三司又問:“既是護衛皇上,何故藏之內室,劉瑾語塞。 眾人喝令:“供招。” 劉瑾隻是不認,幹是動起刑來。 劉瑾見奪鼇不在,他若聞知,定必來救。又見受刑不起,隻得認了,待等兒來搭救。 眾人聞說,皆謂:“安有如此忍心。” 遂退堂入宮,將抄家審斷之事,一一奏知少主。 少主見了供詞,開言說道:“是聯前日不明,故被奸黨所蔽,今知過矣!便傳旨:“速將他全家人等押趕市曹斬首。” 於是,眾人奉了聖旨,出到朝堂,就命諸軍將劉瑾、焦芳等一幹犯人,押往市曹斬首。 卻說奪鼇家下一聞此事,不勝惶恐。遂命家人速去皇城報與奪鼇知道。 奪鼇聞報,唬了一驚,就吩咐家人:“即趕回府第對夫人說知,叫他即速點齊人馬,扮作客商,趕到法場搭救。” 於是,自己與跟隨兵將亦改扮起來,直望法場而去。 家人飛奔回府,把奪鼇之言對夫人玉英說知玉英就吩咐家兵改扮商人,身藏利刃。自己亦扮轉男妝,帶著家軍,直望法場而去。 於是,趕到法場,見人如山積,劍戟成林。 忽聞說道:“時辰已到,速可開刀。” 玉英斯時就拔出利刀,奮勇當先殺人,眾人隨後殺來。 眾兵隻當商客,一時措手不及,被玉英將劉瑾、焦芳二人救出。 周勇與振邦著急,帶一千人馬向前追趕。 楊一清大怒,命人開刀:“將二人家將餘黨盡行殺卻。其餘脾女及年少無知之輩,任他父母領回。” 且說二人追趕玉英,看看將近,奪鼇亦帶兵趕到,於是大殺一場。 奪鼇恐有後兵追來,奮起英雄與二人死戰,且戰且走。 剛剛走到皇城之下,誰想皇城守將莫殿元,乃焦芳襟弟,先著家人報知此事,預先與陳氏夫人收拾停當,待他們來到幫助於他,一同奔走。 遂吩咐偏將:“帶五百人馬在城外兩邊埋伏,倘兵將追來,出而擊之,就在城邊等候。” 忽見奪鼇被後邊兵馬迫趕,就打開城門放他走出,自己上前與周勇接戰。 不滿三合,殿元佯敗奔逃,周勇隨後追趕。 來到城外,聞一聲炮響,西邊伏兵殺出。周勇與振邦抖擻精神,把五百人馬殺得東倒西歪,落荒而走。 何振邦大怒,把偏將生擒過馬,擲於地上。眾兵上前將他斬為肉醬。莫殿元亦死在亂軍之中。 周勇恰好殺得那支人馬完來,向前一望,見賊兵已經去遠,隻得收兵回到法場,與眾人告說。 眾人聽罷,不勝可惱,遂同入宮中奏聞少主,請移文各省畫影圖形捉拿奸黨。 少主準奏,遂命將盔甲、蟒服、金銀、珍寶繳人宮中。 周勇上前奏曰:“臣觀劉瑾庫內桌上現出一陣毫光,上前觀看,見是一條錦帕,未知有何用處?” 少主說道:“此帕名曰:‘蓋雲仙帕,乃番邦貢來之物,將帕上咒語念起,足可駕霧騰雲。今既卿家拾得,將此物賜與卿家。” 周勇叩頭謝恩。 少主就命他兄弟在焦、劉二人府第居住。 即封楊一清為定邦侯同參國政,又賜李東陽、梁儲等四人金帛彩扣,馬萬程封為殿前都尉,又命辛自強把守皇城。 於是,各各謝恩、分班退出、即回府第去。 卻說劉瑾這班奸黨,自從出了皇城,曉行夜宿,非止一朝。 奪鼇遂對劉瑾言曰:“他們待後,定必移文到各府州縣捉獲我們。為今之計,到何處方可安身?” 劉瑾惆思半晌,開言說道:“心驚意亂,幾乎忘卻。我想,震濠王爺與吾最相契厚,屢日原欲彼此互為依倚,從中起事。不料因他出鎮,遠隔關山,是以朝夕木能聚謀,以至我等失卻羽翼扶持,始有今日之事。倘若王爺在朝,得其一臂之力,未必一敗至於如此。不若投到彼處,見了王爺之麵,諒必有個良謀。然後再圖別誌,豈不是好。” 眾人聽罷,不勝歡喜,遂命手下直望湖北進發。 非止一日,已到轅門,命人通報。 震濠聞知,吩咐大開中門,出來迎接。 二人相見,握手升堂。劉瑾令奪鼇上前參拜。 震壕便問劉瑾:“他是誰?” 劉瑾便道:“他是我幹兒。” 就命奪鼇坐下。 左右獻茶已畢,震濠開言問道:“公公因何到此?” 劉瑾遂將始末情由對震稼說知。並雲”欲在此處躲避,又恐耳目眾多。” 震稼答曰:“公公勿憂,此去十裏之路有一座高山,名曰‘飲虹嶺,於分險隘,足可建立寨柵。倘恐此處耳目疏虞,眾將暗去此山據立營寨,以令爺為寨主,膺稱昏君無道,通反忠良,於是,積草屯糧,招兵買馬,然後殺回朝中報仇雪恨,誅了昏君,同分疆土,豈不為美。倘若糧草不足,自有老夫接應。” 眾人聽罷,始放愁腸。 靄潦遂命人擺下筵宴與眾人壓驚,又命人悄悄先到山中,代他竿建立寨棚以及一切戰守之具。自此,劉瑾一班奸黨就此處落草為寇。 正是:放龍出海終成患,縱虎歸山定惹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