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鹹黑得人點化,於是心生一計,每日備辦筵席,請許多親朋故友來賞瓊花,一時門庭若市。外麵故作張揚,實欲來看此花應驗若何。又憶著道士所說有門嵋之慶,想是豈在女兒身上。於是又取出紅柬一幅,內寫著:“寒門敝沼,忽產瓊花,含芳未吐,倘有諸色人等到來,能喚此花開者,自願以小女妻之。”雲雲書了貼在池邊兩旁小亭子之上。此字一傳,委時間揚播別府州縣,也要到來撞彩。誰知一連數日,此花乃含芬未放,姑且擱住不表。 且說正德日在店中與李風作樂,備盡閨房之趣。一日,李龍在外麵回來,笑嘻嘻對少主說道:“臣聞一事,甚是奇怪。” 少主就間何故?李龍便將瓊花之事一一對少主說知。正德聞言,向曰:“他的女兒可生得好麼?” 李龍據實奏道:“往聞人間稱說,宋家女子真是名壓蘇州。” 少主一聞,淫心又起,便欲前去一看。李風上前諫曰:“將軍臨去之時有言囑托,叫萬歲不可往別處遊玩,恐防惹事生端,我主不去為好。” 正德笑曰:“真命天子,自有百靈輔助,美人不用掛心,孤家一去便回。”就命國舅保駕前去。 李龍見說,自恨失言,無奈金口已開,隻得從命。少主於是換了衣冠,盼咐李鳳緊守店房,不可泄漏。就喚李龍引路,出門直往蘇州而去。不一日,來到蘇州,見往來人眾,俱說到宋府去看瓊花。 少主見天色已晚,就喚李龍訪尋客窩,歇了一宵,明日乃去。到了此日,正德起來梳洗已畢,用過早膳,就同李龍出來,從人隊中直往宋府而去。 來到府門,隻見人千人萬,圍繞池邊。少主於是直上中堂,把他貼子上麵一看,見寫得明明白白:有人喚得此花開者,願以小女相從。 聖主看畢,見堂上坐著一人,兩邊侍立童仆,衣冠樸素遂自想道,莫非此人就是鹹熙不成。於是上前施禮,鹹熙亦下位相迎,遂分賓主坐下。鹹熙便問:“足下何來?” 少主答曰:“晚生乃京都人氏,姓黃名經,因為到此探望親友,聞得老伯府上池產瓊花,晚生特來觀看。”鹹熙聞說京都二字,舉目一看,見少主生得相貌超群,不像凡夫等輩,遂暗自想道先人點化,莫非此子就是萬歲不成。前日又聞人講,說聖上私下滁州,將滿城文武盡行斥革,莫非今日到此。 鹹熙答道:“足下既是欲看瓊花,待老夫與你下去觀看。”於是與少主、李龍三人步落庭階口眾人見主家下來,遂閃開一道。鹹熙與少主來到池邊,將瓊花指與正德觀看。 正德看畢,遂對鹹熙說道:“請間老伯,此花產了幾天。 鹹熙答曰:“已七日矣。如今未見開放,老夫是以出下貼文,但有喚得此花開者,願以小女妻之。” 正德答曰:“既然如此,待小生叫它開與老伯觀看。” 遂心上一時想起唐武後尚能作檄命花冬放,唐明皇亦能擊鼓助花開,況於聯乎?於是默禱道:“花神,花神,倘小皇與那美人有份,速放瓊花,不須待等禱畢。”用手向瓊花一指喚道:“急開,急開!話猶未了,隻見此花舒續吐絡,錦瓣奇開。眾人看見,各各稱奇。鹹熙慌忙跪在階下,高聲說道:“有眼無珠,不知萬歲駕臨,有失跪接,望求恕罪。” 聖主見他道破行蹤,一時隱瞞不過,隨即答曰:“卿家何以得知孤皇到此?” 鹹熙遂將仙人報兆之事告說一番聖主就命平身起來,一旁坐下。此際觀看之人,方知聖駕微行,到此俱來參拜。 正德吩咐眾人起來,眾人領命,紛紛散去。不期風傳出外,滿城文武俱來朝見。鹹熙又喚家人子女出來參拜。主上正德就封彩霞為貴妃。待還朝之日,一同回京。 鹹熙就命人備辦筵宴,款待君皇。且住慢表。 再說滁州協鎮徐湘,乃是劉瑾同黨之人,前者收監之日,吩咐家人寫書到劉瑾家中投遞,叫他起兵前來劫駕。 劉瑾得接此書,就命人到滁州回路打聽君臣下落。差人領命,一路訪尋蹤跡。不期是日來到蘇州,聞得正德落在宋鹹熙府中,急忙回山報知。奪鼇見說,就時升帳,聚集大小之軍,往蘇州劫駕。又命人到震破衙門報知,叫他起兵接迎子是點齊三軍,帶齊糧草,炮響三聲,拔寨起程,直往江南而去。湖北諸郡皆畏奪鼇之勇,望風歸順,不期數日,大兵已到江南界首江寧府上,離城十裏,安營紮寨。早有細作報人上元縣令劉先啟知之,嚇得先啟手足無措,急忙飛跑到金陸駒上,到總督尹世衡轅門奕報。尹世衡聞報著驚,即時寫下告急文書,差人星刻到江淮調請軍門提督張長春及定遠協鎮馬恒山與文武官員速到衙中商議。二人聞報大驚,會同文武官員急來尹世衡衙中商議迎敵之策。 尹世衡就著張長春、馬恒山與守備羅在思提兵一萬,出城與賊交鋒。不想寡難敵眾,不滿十個回合,被奪鼇殺得屍橫遍野,血染塵沙,敗走回城。 次日出戰,亦是失利,遂閉城不出。 奪鼇命軍士將城中重重圍住,築起浮台,以備攻擊。 尹世衡見破兵勢眾,隻得寫下告急表章,往蘇州府集知。蘇州府知府石鬆植一聞此招,嚇得魂飛魄散,急忙將表章袖好,到鹹熙府內奏聞聖主。 正德聞奏,大驚失色。方悔不聽周勇、李鳳之言,至有今日之禍。乃與眾人商議,添兵往救江寧之策。正商議回,忽見幹總趙麟慌忙入來跪下集道:“江寧被賊人施架浮台,遍觀城內,用火箭射入燒毀民房,攻破城池,傷殘百姓,殺死協鎮馬恒山、上元縣令劉先啟與守備羅在思。今有總督尹世衡、提督張長春引著殘兵數百,敗走至此。現在束縛前來,自行請死,懇旨定奪。” 正德聽罷,愈覺增愁,遂傳旨將二人帶入說道:“勝敗兵家常事。此乃孤皇一時泄偏之錯,至塗炭生靈,實是孤皇之罪,卿等何幹?”令人解去束縛,細問破勢如何? 尹世衡未及回答,又見軍士入來報道:“江寧已失,靈壁、臨淮二鬱皆望風歸順。賊兵擁十萬之眾,已臨城下,將城中圍得水泄不通,特來叩聞,請旨定奪!” 正德此時已覺無計可施,忽見宋鹹熙與李龍上前奏曰:“既是兵臨城下,賊兵勢大,難與交錯。莫若我主寫下聖旨一道,待我二人殺出重圍,往別處取救。” 話猶未了,隻見各武棄到來,請兵出戰。正德許允,就 撥五幹人馬,命張長春押陣,都府嚴坤、千總趙麟佐之,出城與賊兵交戰。正德乃與宋鹹熙等親上敵樓觀看動靜。果見賊兵勢大,將城中四麵圍得鐵桶一般,急欲下城,使他們莫出迎敵。忽聞三聲炮響,內麵五幹軍馬殺將出來。隻見賊兵一字兒擺開上前接戰,兩下刀槍並舉,鼓角齊鳴。我兵雖是精強,實是寡難敵眾,左衝右突,不能殺入賊營。聖主恐防有失,急叫鳴金收軍,以俠另圖別計。於是盼咐各門軍士多添木石,緊守池城,以禦賊兵攻擊。遂下城點視三軍,傷殘無幾。於是賞賜筵宴,以慰軍心,複回府中互相計議。 正是:一時造下風流草,至使軍民苦受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