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服務農民創出武陵山柑橘品牌(1 / 1)

服務農民創出武陵山柑橘品牌

機關與基層

作者:鄧中秋 宋淵

為幫助石門柑橘走出出口寒冬,2010年,湖南常德檢驗檢疫局在石門縣創建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並幫助石門縣柑橘擴大出口。經過近三年的努力,該項工作以及示範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出口柑橘近10萬噸,直接出口量同比增長33.4%,遠銷加拿大、俄羅斯、東南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未發生退運、不合格通報情況。2013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授予石門縣“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稱號。這個湖南省首個國家級示範區,像一張閃亮的名片鑲嵌在武陵山片區。

石門柑橘年產量35萬噸,溫州蜜柑鮮果出口量穩居全國首位。前些年,受四川廣元柑橘感染柑橘大實蠅等影響,石門縣柑橘產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寒冬,柑橘隻能爛在地裏,廣大橘農看在眼裏,愁在心裏。

此情此景給常德檢驗檢疫局黨支部的黨員幹部們上了一課。他們認識到,必須發揮自身優勢,把黨員幹部服務企業、服務“三農”,幫助提升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作為黨建工作服務中心和大局的一項重要內容。

思路決定出路。2010年10月,在常德檢驗檢疫局力推下,湖南檢驗檢疫局、湖南省商務廳、湖南省農業廳、常德市人民政府共同簽訂《關於推進石門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合作備忘錄》,2011年,四方聯合下發《石門縣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項目任務書》;2012年,又進一步製定了《2012年石門縣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為幫扶工作進行了完備的頂層設計。

夯實質量基礎。黨員幫扶責任小組多次冒著嚴寒酷暑,深入田間、地頭、工廠,了解農民、工人的困難與需求,聽取意見與建議,確定了多項培訓計劃。近三年間,單獨或與其他部門聯合舉辦各類培訓100餘期,培訓基地農民、化學投入品經銷商、加工廠員工等30000餘人次,印發宣傳資料11萬多份。先後有18家加工廠、22個果園取得出口備案資質,備案麵積10萬畝以上。

強化安全管控。常德檢驗檢疫局黨支部會同有關單位研究製定了示範區農業化學品專供專營管理規定、登記備案管理辦法等一係列文件,明確了化學投入品統一采購、配送、標識、使用的“四統一”管理模式;聯合開展“四統一”執法檢查100餘次,檢查經營網點、基地近150家次,立案查處違法違規行為22起;每年抽取柑橘、土壤、水質等樣品300餘個,檢測項目超過4000項次;設立實蠅監測點68個,基本掌握了有害生物防控第一手資料,並指導3萬畝基地推廣應用有害生物控製技術。

強化品牌效應。該局黨支部指導石門縣農業部門編製《“石門柑橘”有機栽培技術操作規程》,劃定柑橘標準化建設果園近20個,已經實施GAP認證的果園麵積達到10000餘畝,其中獲得有機認證的麵積2100畝,獲得有機認證的產品8個。“石門柑橘”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湖南省著名商標”、“中華名果”等稱號。

助力出口增速。一是打造服務發展升級樣板。該局黨支部號召黨員幹部克服困難,全力做好出口柑橘把關服務。檢驗檢疫一科、綜合科、實驗室等部門黨員帶頭,在每年8—11月柑橘出口期間實行“白+黑”、“5+2”工作製。在風險分析基礎上,將批批查驗改為抽批查驗,每批貨物平均查驗、簽證時間縮短在1天以內。二是打通快速出口放行通道。先後與滿洲裏、黑河、土爾尕特等口岸檢驗檢疫機構簽署合作協議,為石門柑橘出口建立了產地檢驗檢疫、口岸快速放行機製。出台了《出境水果供貨證監管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範了供貨證明簽發流程。此外,該局正在著力謀劃在石門建立集中驗放平台。三是提升質量安全檢測能力。投入300餘萬元,新增了氣質聯用、液質聯用、原子吸收、原子熒光等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檢測設備,在檢得出、檢得準的基礎上做到了檢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