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大數據思維引導輿論工作(1 / 1)

用大數據思維引導輿論工作

機關與基層

作者:劉金峰

大數據將成為未來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大數據”一詞已無處不在,然而大數據究竟是什麼?

大數據是一種在類型繁多、數量龐大的多樣化數據中進行的信息快速提取的技術和思維。2008年“穀歌預測流感”就是使用了大數據思維中的相關思維。通過對“咳嗽”、“發燒”等關鍵詞的監測以及對相關地區的關注,研究人員發現搜索流感信息的人數與實際患病人數之間存在密切關聯。相應的關鍵詞密度越高、出現越頻繁,該地區暴發流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2009年,穀歌較為準確地預測了甲型H1N1流感的暴發,相比美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還要早1-2周的時間。傳統管理流程是出現問題—邏輯分析—找出因果關係—提出解決方案的事後“救火”模式,而大數據思維戰略下的管理流程則是搜集數據—量化分析—找出相關關係—提出優化方案的正向思維模式。

在一切皆可量化的今天,人和物的所有軌跡都可以被記錄下來。這些數據既有結構化數據,又有文本、音頻、圖片、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通過對海量數據的交換、整合和分析,可以發現新的知識,創造新的價值。一國所擁有數據的規模及運用數據的能力,將成為未來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大數據對輿論引導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

大數據時代,整個社會的話語主導權呈現多元化和扁平化趨勢。與之相伴的,就是社會事件的多方位、多維度表達,對輿論引導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

近年來,我國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其中一些問題的產生就是政府的輿情研判能力不足,耽誤了最佳處置時機。因此,政府需適應互聯網快速發展形勢,通過大數據技術促使政府部門與新型社交網絡數據資源融合,對網民的行為特征進行感知和精確分析,進而實現對熱點問題的預判和快速響應,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和公眾滿意度,進而用正麵的聲音和先進的文化占領網絡和輿情陣地,回應網民關切,主動有效進行精準化輿論引導。

政府管理需適應大數據時代快速發展形勢,從被動響應型向主動預防型轉變。政府角色應從數據的收集者轉變為數據的分析者和信息服務的提供者。如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如果能夠有效利用來自各渠道的數據聽取民聲,就可以為製定相關政策提供重要依據,使網絡成為黨執政善政的重要信息來源。同時,通過大數據技術,促使政府部門與新型社交網絡數據資源融合,對網絡、社交和新聞等進行食品安全關鍵詞搜索和語義分析,精確辨別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態度,繼而全麵感知公民的多維度需求,預測食品安全輿情,實現對食品安全熱點問題的預判和快速響應,為政府構建了解、回應基層民眾呼聲和意願的渠道,進而用正麵的聲音和科學的知識占領網絡和輿情陣地,主動有效進行精準化輿論引導,提升引領意識形態能力。輿情監測得越充分、研判得越準確,就能越早發現、越早應對、越早引導,將有可能造成危機的不穩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狀態。政府還可以運用大數據思維,開放公共數據,削減信息孤島現象,使大眾對政策製定和社會治理的過程一目了然,提前消除不必要的誤解,甚至可以參與到公共服務產品的設計開發過程中。這些正向思維的舉措正是從不同角度對黨引領意識形態的能力建設模式的探索,可以從更多方麵、更深層次促進政府與民眾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社會治理的新格局。

(作者為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