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開宗大典(1 / 2)

而秦天羽在下方觀看,見伊凡施展的這套劍法淩厲,隱有破空之聲,已有不小火候,已徹底領悟其中要領,隻是目前功力不夠,不然施展起來更是厲害,卻也頗為羨慕其資質,想自己如伊凡年歲時,根本對劍法無此領悟。感歎道:“當真是絕世天才!”

這時卻從外走進三人,為首是一個青袍裹身,發髻鎖發。腳踏棉布鞋,手拿佛塵的老道士。其目如晨星精光閃,氣勢如虹坐如山。龍行虎步,步不踏塵,行如輕風拂柳,又如疾風過,不采塵。

精眸微閉,時而精光閃閃,或如輕狂,或如沉穩,或如猥瑣,毫不避忌目光,盯著人看時或如傻子微微一笑,身子後跟著兩個十七八歲的少年,長相頗為相似,卻不是道士,身背寶劍立於老道身後。

在向前走了幾步之後卻停下身形,然後眾人身上掃了一圈之後卻做沉思狀,口中還迷迷糊糊的念叨著“怪哉怪哉”。

秦天羽見這老道行事奇怪,便出聲道:“仙長來此,所為何事?”

這老道看了一眼秦天羽後便道:“貧道聽聞此地有一夥山賊,打家劫舍無惡不作,便前來瞧瞧,可見你們雖然人多,但卻年紀都尚幼小,怎麼看也不像是窮凶極惡的山賊,卻不知是何道理?”

而此時伊凡卻道:“老頭子,你卻來晚來了一步,那些個山賊早在昨日便已被我們料理了,無辜村民也都已經放走了。”說完卻很是得意。

道人身後兩個少年卻是大怒,出口道:“野小子,怎敢對我們師傅無禮?”

而伊凡聽了也怒氣上升,剛要開口卻被秦天羽攔了下來,道:“不得無禮,”之後便對那道人施禮後道:“道長莫要見怪,凡兒心直口快,卻也無對道長不敬之意,此地原卻是一夥山賊,而昨天我等受無名村所托,已經消滅了這貨賊人,道長若是不信可問我門下這些弟子,他們便是無名村村民。”而旁邊弟子也急忙隨聲附和。

那老道見此知道事情確實無此,便也點點頭,之後道: “無妨,少俠年紀輕輕便能行此俠義之事,卻也讓老夫欽佩,隻是剛剛聽這群小子叫你掌門?莫非你如此年歲便已是一派之首了?”說完便露出驚訝神色。

而秦天羽卻謙虛的微微一笑,道:“確實如此,不過目前還不算是。下個月初才舉行開宗大典,正式成立宗門。”

卻見那兩個少年嗤之以鼻,道:“當真不知天高地厚,消滅幾個小小山賊便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還想建立門派當真可笑。”

伊凡和夏七七聽後大怒,拔劍便要上前,而秦天羽見此也急忙將其攔下,而那老道也叱嗬其道:“住口,莫要胡說”。

之後笑著對秦天羽道:“這兩個小子卻是我寵壞了,哦對了,說了這麼久還沒有自我介紹,貧道是附近青雲觀觀主,“自在道人”陶弘景,身後兩小便是貧道俗家弟子,潘龍、潘虎,這二人你觀長相變知道是雙胞胎。”

秦天羽也拱手道:“原是李觀主,幸會幸會,小子秦天羽,而身旁的兩位是在下的師弟師妹,伊凡和夏七七,還有兩位同門卻是下山辦事,不能以一睹前輩風采,當真可惜。”

陶弘景道:“粗衣道人而已,有何風采,秦掌門倒是說笑了,秦掌門可當真想好在此地建立宗門?”

秦天羽見麵帶躊躇,其似有話說, 道:“此地優美僻靜,地形崎嶇複雜,易守難攻,是建立宗門的好地方,卻不知有何不妥?”

陶弘景聽後卻隻一笑,然後緩緩道:“看來你確實不知,我念你是俠義之人,既然如此,那我便告知與你。”

故老相傳,須彌峽穀在很久以前叫“隱龍溝”,後因源頭處長出一株神樹,其花常年飄香,十裏可聞,能驅邪治病,食其果實,可使百病不生,體態強健,引得遠近無數山民對其頂禮膜拜,取名為“須彌”,在古土家語裏就是“樹神”的意思,因而得名“須彌峽穀”,一直沿用至今。

而如今這所謂神樹百姓都當隻是傳說,其實不然,這須彌神樹確實存在,隻是在峽穀隱秘之處,那裏卻是一處天然迷陣,平民百姓當然發現不了。

原來此地卻有一家小宗門,而宗門門人無意之中發現,將其果實帶回宗門,據說這須彌果可以改造根骨,提高維修,誰想,因其保密不周,這個消息卻被傳了出去,被其附近其它宗門得知,幾大宗門便聯手將其滅掉,之後為此果幾大宗門更是大打出手,卻也沒分出個結果,最終經過商談,幾大宗門將此果平分,隻是那須彌果十年才能結出十個果子,於是每家分一個,剩餘的便擺出一個擂台,讓門中弟子打擂,獎勵給前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