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一代女皇的功過是非(6)(3 / 3)

中宗李顯不折不扣地執行了武則天的遺囑,武則天與高宗合葬了,王皇後、蕭淑妃、褚遂良、韓瑗、柳奭等人的親屬全部赦免,從流放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魏元忠賜封百戶。一切都了結了。

武則天作古了,她的墓前留下了一座高大巍峨的無字豐碑,有人說,武則天覺得自己功勞太大,同時也覺得罪孽深重,不好評價,是功是過任由後人評說吧!所以,她在臨死前囑咐中宗,在自己死後立無字碑。

其實,這隻是後人的揣測。因為自傳說中的黃帝到秦皇漢武,直到可追比秦皇漢武的唐太宗,曆代帝王的陵寢都沒有立碑,也就是說,帝王陵寢沒有立碑的傳統。唐高宗死後,武則天覺得有必要用文字來描述丈夫的豐功偉績,於是給唐高宗立了一塊碑,上麵刻了一段文叫《述聖記》。這隻是她個人行為,並非說帝王陵寢一定要立碑。況且,當地是否立碑取決於後人,沒有死者自己立碑刻字一說。當然,中宗李顯是個很孝順的兒子,母親給父親立了碑,他當然會給母親立碑,上好的石頭選好了、圖案也刻好了,就等刻碑文了。問題是如何評價武則天,朝廷一直沒有定論。雖然中宗在自己的即位赦文裏把武則天篡唐一事抹去,但親曆這段曆史的當事人太多,大多還活著,中宗願意抹去的,其他當事人未必願意,比如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發動神龍政變的五大臣,還有以中宗的皇後韋氏為首的後黨勢力,以及來自民間的輿論力量。所以,如何評價武則天,不能形成有定論的文字。更要命的是,武則天死後不久,朝局的紛爭又上演,先是發動“神龍政變”的五大臣被放逐殺害;隨後韋後和武三思等人合謀毒害中宗,立了一個小皇帝;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又聯合朝中大臣滅掉韋後、武三思;相王李旦稱帝,不久傳位給兒子李隆基;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又起紛爭,雙方短兵相接,最後李隆基誅殺了太平公主。短短幾年時間裏,皇帝換得像走馬燈一樣,一個皇帝代表一種政治勢力,每種政治勢力對武則天的評價都不一樣,在短短幾年時間裏,光是武則天的尊號就換了好幾個,從則天大聖皇帝到則天大聖皇後、天後、大聖天後、天後聖帝、聖後,直到唐玄宗的天寶八年(749),武則天才有了一個穩定的尊號:則天順聖皇後。此時,距離武則天去世已經44年了,而對其一生功過的評價仍然沒有定論。此時的唐玄宗好大喜功,熱衷於開疆拓土,致使邊將尾大不掉,繼而在天寶十四載引發了安史之亂,從此,唐朝由盛轉衰,陷入“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的混亂格局之中,誰還會去管武則天的評價和刻碑文問題?於是,武則天的墓碑就成了無字碑。

成為無字碑也好,上麵沒有她一生的功過記錄,後人來到乾陵,目睹這座無字碑,遙想當年情景,自會有一番評說。當然,每個人的評說是不一樣的,這正好從各個側麵評價了武則天,讓她的人物形象豐滿起來。

她是慈母,又是差點泯滅了母愛的女人;她是武士彠夫人的孝順女兒,卻是武氏家族的不孝女;她曾經母儀天下,卻又失德於天下;她搶了兒子的天下,卻又將天下交給了兒子;她狠毒,殺人不眨眼,卻又對耿介正直之士存心維護;她權欲熏心,卻又不忘為天下百姓謀福利……她就是一個個矛盾的結合體,亦如那塊無字碑,無法用某種模式定格她的形象。她是了不起的政治家,我們無需用善惡、好壞的標準去評價她。比起古今中外任何傑出的政治家,她都毫不遜色,她是那個時代的偉大女性,是中國曆史上惟一的女皇,一個讓無數男兒擊節讚歎的千古女皇,她留給後人的曆史財富很多,很多!

職場聖經語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武則天已經作古,成為一個曆史符號。但是,她留給後人的曆史財富是無限豐富的,她是成功的政治家,也是成功的職場女性。曆史是一麵鏡子,撇開權力鬥爭的殘酷性,武則天是中國女性自強不息的楷模,在大唐帝國的後宮裏,她從最底層幹起,百折不撓,力挫群英,領袖六宮,繼而領袖群倫。她是中國女性可以參政、議政、執政的現身說法,女性不僅要頂起半邊天,隻要給她們機會,她們可以憑自己的韌性和智慧主宰整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