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一代女皇的功過是非(6)(2 / 3)

這一走,大家不就瞎忙乎了嗎?桓彥範趕緊上前一步攔住了他,然後朗聲說:“太子怎能再回去,當年天皇把太子托付給陛下,是因為太子年幼,現在太子已經成人,理應繼承皇統,請陛下此刻就傳位給太子,不負天皇重托!”

武則天知道大勢已去,無可挽回,她掃視眾人,看見了李湛,問道:“你也是誅殺易之兄弟的將軍,朕待你們父子不薄呀,你怎麼這樣對待朕呢?”李湛的臉一下子紅了,當即轉過身去。李湛是誰?他就是當年第一個擁護武則天做皇後的李義府之子。

武則天又將目光轉向了崔玄皡說:“別人當宰相都是因為有人推薦,隻有你崔公,是我親手提拔上來的,你怎麼也會出現在這裏?”崔玄暐不是李湛,他很不客氣地回答說:“這正是微臣報答陛下的最好方式!”

武則天不再說話,她重新躺回床上,閉上了眼睛。

此時,相王李旦和袁恕己已經控製了朝廷各部,把二張兄弟在朝廷的黨羽全部逮捕。二張的三個弟弟也被抓了起來,連同二張一起斬首,懸掛在天津橋頭示眾。

神龍政變勝利結束。

第二天,武則天下令太子李顯監國,第三天,武則天下令傳位給太子李顯,自己移居上陽宮。

正月二十五日,也就是神龍政變後的第四天,李顯正式登基即位。

二月初四,李顯下詔,改國號為唐,宗廟、社稷、陵寢、百官、旗幟、服色等製度,一律恢複到唐高宗永淳以前的,武則天的大周王朝終結了。

職場聖經語錄

武則天本來是可以實現政權和平交接的,然而,在處理情人與江山的關係上,她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這個錯誤導致反對二張的各派力量達成共識,鋌而走險,引發了神龍政變,武則天的政治生命就這樣戛然而止。由此可見,情人是把雙刃劍,處理不當,在沉湎於快樂的同時,也必然會深陷災難。

6.身前身後事,任後人評說

應該說,當了皇帝的李顯對母親武則天是相當不錯的,剛即位就給武則天上了一個尊號“則天大聖皇帝”,而且還給了武則天很高的評價,刻意回避了她篡唐那段不光彩的曆史。李顯在自己即位的赦文裏寫道:“仙駕不追,逆臣開釁,敬業挺災於淮甸,務挺潛應於沙場,天柱將搖,地維方撓,非撥亂之神功,不能定人之安危矣。”意思是高宗去世後,徐敬業在江淮舉兵叛亂,程務挺在塞北暗中呼應,國家麵臨著空前的政治危機,若不是因為有母親撥亂反正,力挽狂瀾,國家早就滅亡了。正因為母親有大功於國,才應天順人,登基稱帝。又過了十幾年的治理,等國家治理好了,社會安定了,母親便不願意當皇帝,於是把兒子召回來,傳位給兒子。因此,母親無論對國家還是對自己,都是功德無量,所謂“在朕躬則為慈母,於士庶即是明君”。

李顯不僅高度評價武則天,在武則天移居上陽宮後,他還每隔十天率領文武百官去看望武則天一次。這樣的政治待遇,在曆史上所有被逼退位的太上皇中,是絕無僅有的。

在誅殺二張及其黨羽時,李顯充分考慮到了武則天的感受,沒有把矛頭指向支持二張的武氏子弟,李唐宗室和武氏子弟做到了和睦相處。

但是,這些安慰並不能撫平武則天那顆失落的心,她是權欲心很重的人,對她而言,失去權力、失去自由的日子是很難受的。所以,原本已是高齡的她迅速頹廢、衰老。移居上陽宮後,她不再梳妝打扮,情緒一落千丈,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也就是“神龍政變”之後的十個月,武則天病死在上陽宮的仙居殿,享年82歲。

臨死前,武則天發布了最後一道製書,也就是她的遺書,裏麵交待了幾件事。一是身後事的安排,要求拊廟歸陵,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也就是要求和高宗合葬,去掉皇帝的稱號,改稱則天大聖皇後。二是赦免王皇後、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等人的親屬;賜魏元忠實封百戶。此舉意味著,她要勾銷一切恩怨,無論是仇是友,隻要還活在這個世上,都希望他們好好地活下去。此時的武則天一切都看開了,想必每個人到臨死時,都是哲學家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