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情緒管理課——管理自我,駕馭情緒(3)(1 / 3)

多年後,她的母親來尋找他們的下落,她原諒了母親,並且把母親接來和自己一起居住。她說:“雖然父母將我遺棄,但我並不怨恨父母,因為這些經曆讓我學到了寶貴的一課——沒有任何借口能讓你自暴自棄。而怨恨不會起到絲毫的作用,就是這樣。”

課堂收獲

忘記你所受到的不公平,忘記對他人的怨恨,當你解開怨恨的死結,你會發現,原來之前的不公平和你現在的成功相比,是那麼微小和不值得一提。

給壞情緒一個出口

坦然接受自己。失望、煩亂、悲傷是人性的一部分,坦然地接納這些,並把它們當成自然之事,允許自己偶爾失落和傷感;然後再問問自己,接下來做些什麼會讓自己更好一些。

——沙哈爾(哈佛心理學教授)

亨特是個很幸福的人,起碼在大家眼中是這樣。他隻有30歲,是一家大型企業的總裁,他的妻子端莊典雅、貌美如花,他擁有令人豔羨的富裕生活。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亨特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他的性格也發生了改變。他不像過去那樣溫文爾雅、風趣幽默了,取而代之的是情緒多變、脾氣暴躁,還經常鬱鬱寡歡。他不像過去那樣對妻子溫柔體貼了,反而經常對妻子發怒,大吼大叫。每次發怒之後,他又備感難過,覺得傷害了妻子。可是,他卻無法控製自己的壞情緒。

一段時間之後,他感到疲憊不堪,他去尋求心理醫生羅伯特的幫助。羅伯特告訴他,他需要釋放自己的壞情緒,哪怕是向妻子傾訴自己的煩惱,都可以改變他鬱鬱寡歡的狀態。

回到家裏,他嚐試著向妻子訴說他的不悅和煩惱。妻子是個極有耐心的人,她傾聽著亨特的煩惱,並不給予解決的建議,隻是默默地聽他訴說。亨特嘮嘮叨叨講了整整一個下午,妻子隻是相應地點頭、微笑。令亨特感到驚奇的是,在他將自己壓抑在心底的所有壞情緒一一向妻子傾吐之後,雖然妻子並沒有為他解決任何問題,但自己竟然有了如釋重負般的輕鬆愉悅感。他感到神清氣爽、心曠神怡,他又恢複到了過去溫文爾雅、風趣幽默的形象。

課堂收獲

學會用適當的手段發泄壞情緒,是一種高情商。可以轉嫁壞心情,嫁接好心情;可以轉移壞心情,挪用好心情。給壞情緒一個出口,學會溝通,學會表達,生活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釋放自己的壓力,釋放之後,換上一個好心情,重新出發。

愉悅自己,做堅強的自己

雖然我不是富甲天下,卻擁有無數個豔陽天和夏日。

——梭羅(哈佛學子,美國作家、哲學家)

哈佛《樂觀心理學》教材中寫道:“鍛煉一種抗挫折的剛強意誌。”很多時候,樂觀和悲觀是可以互相轉換的,關鍵是你有沒有在這個轉換中起到積極的作用。如果讓快樂愉悅自己,就能戰勝挫折,堅持下去;而如果讓憂傷圍繞自己,則容易選擇向困難妥協,輕易放棄。

因此,學會愉悅自己,暗示自己一定要堅強度過。

哈佛學生馬修·史密斯就提到一位護士姐姐曾帶給他的樂觀情緒,那種苦中作樂的堅強意誌一直影響著他。

原來在馬修15歲的時候,他生了一場大病。馬修的父親很早去世,隻有他和媽媽相依為命,靠媽媽微薄的經濟來源和社會福利金維持生計。而這場大病幾乎要毀掉馬修的生活了。媽媽必須更加努力工作,以賺取維持馬修手術的費用;而馬修每天隻能孤獨地躺在醫院的病床上。那些日子,馬修完全籠罩在孤獨、寂寞和對未來的惶恐之中。他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期待媽媽的歸來,或者看看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以及拖著被病痛折磨得瘦弱不堪的病體在床上靜養。

馬修一度變得自閉,甚至想過自殺。

有一天,他拉開自己病房的窗戶,試圖探出身子,看看自己的勇氣。他一下子被一雙有力的手拉住了——那是一位年輕的護士姐姐。她告訴馬修自己也生活在不幸之中。因為工作忙碌,感恩節時都沒有和家人團聚,還和要準備結婚的未婚夫分手了。但是她並沒有因此在艱難的生活麵前退縮,她想到還有一群需要自己照顧的病人,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就平添了無數動力。

她邀請馬修一起吃晚飯,他們吃了美味無比的自助餐,馬修還得到了意外的鮮花和禮物。這讓馬修陰鬱的臉龐終於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他發誓,為了媽媽和未來,自己也要好好活下去。

之後的日子,他變得積極樂觀起來,總是為自己找各種各樣開心的事情來做。還經常與護士姐姐和病友們一起分享。終於,堅強樂觀的他戰勝了病魔,痊愈後的馬修繼續去深造,最終考取了自己心儀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