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平克最後分析說,凱瑟琳的父親放下批評的手段,真誠地坐下來去了解女兒內心的想法,並設身處地地站在她的立場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說服了女兒改掉自己的壞脾氣和言辭粗魯的壞毛病。
課堂收獲
了解別人的情緒,不僅僅是去了解顯露在臉上的表情,更要深入內心挖掘他隱藏在心底的千回百轉的思緒,這樣才能變成一把細膩靈巧的鑰匙,鑽進緊縮心門的鎖芯,真正打開和進入別人的心,進而才能說服他人。
在說服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1.你要清楚自己想要了解什麼,同時知道他人的要求;2.切忌融入自己的情緒,容易發怒、過於激動、過於高興和傷感都會削弱你的力量。
不要被自以為是的想法蒙蔽
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看不見也摸不著,要靠心靈去感受。
——海倫·凱勒(哈佛學子,美國女作家、教育家)
莉莉安9歲這年,爸爸再婚,後媽米婭隻有27歲,貌美如花。婚後,爸爸對米婭嗬護有加。莉莉安討厭米婭,她偷偷地把小蟲子放進米婭的飯菜裏,把剛洗好的衣服弄髒,把米婭的鞋子和衣服剪破……她每天都在想對付米婭的辦法。為此,她被爸爸打了好幾次。她更加憎恨搶走了爸爸還喜歡告狀的米婭。她要求爸爸送她去寄宿學校,當然是為了不看到米婭,卻被拒絕了。
一天早晨,她起床上廁所,看到米婭正在準備早餐,她看到米婭正在往她的牛奶杯裏放白色的粉末。她大聲驚呼爸爸,衝過去打翻牛奶。急忙趕來的爸爸問她怎麼了,她激動地說:“米婭這個壞女人,在給我的牛奶裏放毒藥,她要殺了我!”爸爸並沒有理睬她。她心裏充滿了委屈和憤怒,爸爸竟然不相信她,還逼著她吃米婭放了毒藥的飯菜。
又過了幾天,她又看見米婭在爸爸的衣服上噴灑著什麼,但那肯定不是香水。她想:米婭該不會連爸爸也要殺了吧?她又去告訴爸爸,爸爸還是沒有理睬她。
幾個月過去了,她一直不好的學習成績,因為討人厭的米婭每天給她輔導,變得好了;一直瘦小的她,還長高長胖了;米婭還給她買了很多好看的衣服,總是被同學們誇讚……每次下雨,米婭都會去學校接她;她每次說想吃什麼,第二天就可以吃到。她發現,米婭真的對她很好,和媽媽一樣。她明白了,爸爸早就看到米婭對她很好了,隻是她自己沒有用心去發現米婭的好。
幾天後是米婭的生日,莉莉安親手做了賀卡送給米婭,上麵寫道:“親愛的米婭,謝謝你愛著我,我卻不知道。現在我用心看到了你對我的好。我為以前的行為請求媽媽的原諒。”米婭流著喜悅的淚水擁抱著莉莉安。
課堂收獲
很多時候,我們都被自以為是的想法蒙蔽了雙眼,不能明辨是非。唯有打開心靈的眼睛,用心去感受、去體會,才能看到真實的生活。
看透人心從眼睛開始
當你對一個人說話時,看著他的眼睛;當他對你說話時,看著他的嘴。
——富蘭克林(美國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哲學家、文學家)
哈佛曾經有一位心理學教授在校園裏見過這樣一個姑娘:她坐在樹林裏的長凳上看書,衣衫不整、蓬頭垢麵,但長得很美,隻不過她的美被邋遢的外表給掩蓋了。教授本來以為是一個普通的失戀少女,不過他不經意看到她的眼睛,被那雙美麗的大眼睛裏流露出來的渴望和誠懇的光芒所震懾了,他一眼就看出這個姑娘將來肯定會有所成就,他要鼓勵這個孩子,拯救她一時低沉的情緒,幫助她重塑信心,找回自己。
於是教授走過去坐下跟她聊天,她好像心事重重的樣子,似聽非聽。教授沉默了一會兒,突然問她:“孩子,你難道不知道你是個非常漂亮、非常好的姑娘嗎?”聽到這句話,姑娘吃驚地抬起頭,美麗的大眼睛裏閃爍出一縷光芒。她清澈的眼神久久盯著老教授那張布滿皺紋的善良的麵孔,一絲甜甜的笑容浮現在她的臉上,如同大夢初醒,看到了嶄新的太陽。“您剛才說什麼,能再說一遍嗎?”姑娘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說你非常漂亮、非常好,可你自己卻不知道自己是個漂亮的好孩子。”
姑娘那清秀的臉上綻放出更多自信的笑容,這樣的話她以前從未聽到過,充斥在她耳朵裏的除了同學們的嘲笑、諷刺,就是母親的謾罵。教授撫摸著姑娘的頭說:“孩子,今晚我和我的夫人要去劇院看芭蕾舞劇《天鵝湖》,特意請你陪我們一起兒去。還有兩個小時就開始了,如果你願意,請你回去換一身衣服,我們在這兒等你。”姑娘興高采烈地回去了,不一會兒,一個全新的女孩兒站在他的麵前,他簡直認不出來了:一身潔白的連衣裙襯托出一位出水芙蓉般的少女;兩道月牙般的細眉下是一雙動人的大眼睛,抬起來亮閃閃的,低下去靜幽幽的;還有那羞澀而自信的麵龐,使她顯得機靈活潑、聰明伶俐;體態那麼苗條健美;她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是那麼優雅自如,一點兒都看不出是剛才那個邋裏邋遢的少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