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隻找出了兩件事,不是他們的智商高,智商對導致他們長期成功的因素沒有太大影響;也不是他們在念MBA之前的出身,他們做的事和這一點關係都沒有。後來,他調查發現,隻有兩件事決定了誰會成為格外成功的人:
第一件事是,那部分人真的相信自己,他們認為自己能做好,他們有目的,有動力;他發現的第二件事是,那部分人一直在問問題,最初是問他們的老板,後來是問他們的雇員,他們的搭檔、孩子、父親、朋友。他們一直在問問題,一直處於好奇的狀態,一直在尋找答案。他們有開放的心態,想要更多地了解世界。
他們的自信以及一直在問問題,這兩個區別性的特質,導致了格外成功和成功的人之間的差別。
課堂收獲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有問題,才會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傾聽藝術助你真正識別他人
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隻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
——莫裏斯(英國設計師、詩人)
詹妮是個喜歡跟別人說話的姑娘,但是一直以來大家好像都不怎麼喜歡跟她交談。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她越發覺得自己是那麼孤獨。每天晚上結束了肯德基收銀員的工作以後,連一個一起吃晚飯的人都找不到。詹妮隻好自己一個人孤零零地吃飯,然後用一些無聊的小說來打發剩下的時間。
這種生活絕對不是她所向往的,她渴望跟別人溝通,渴望跟別人交朋友。但是她總是能夠感覺到隻要她麵對一個人開始說話的時候,別人就會找理由離開。她為此深感無助,以至於工作時經常走神。幾天後,詹妮便接到通知,主管人事的琳達女士要找她談談。
這個在別人看來並不怎麼好的消息倒是讓詹妮感到一種莫名的興奮,也許是很久沒有跟人聊天的緣故吧,她真想找個人痛痛快快地聊一會兒。詹妮走進琳達的辦公室,桌子上放著兩杯泡好的咖啡,琳達笑吟吟地坐在桌子的對麵對詹妮說:“請坐吧,今天請你來也沒什麼要緊的事兒,咱們坐在一起喝杯咖啡隨便聊聊。”
“隨便聊聊”,這句話在詹妮聽起來是那麼美妙,她太想隨便聊聊了。詹妮一邊坐下來,一邊迅速並近乎本能地讓自己進入了隨便聊聊的狀態。從天氣開始,然後到這些日子公司裏的各種趣聞,再到自己的一些生活瑣事。詹妮滔滔不絕地說著,琳達在冷靜地看著手機上的時間。時間已經過去一個半小時了,這期間琳達已經給咖啡續了五次水,當然這一切詹妮渾然不覺。
“你還沒問我為什麼找你來呢?同事們都不希望接到我的約談。”抓住詹妮一次短暫的停頓,琳達冷冷地問了一句。
“那麼,您找我來是有什麼事兒呢?”詹妮這才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貌似很嚴重的錯誤,不禁小聲地問道。
“聽說,你跟我有著一樣的遭遇,別人都不怎麼喜歡跟我們說話……”
“對,您說得太對了。我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是怎麼了,每次我一開口他們就遠遠地躲開……”琳達還沒有說完,詹妮就迫不及待地接過話頭開始傾訴。
“你覺得我的辦法怎麼樣?”琳達不得不提高聲調問詹妮。
“不錯,你的辦法棒極了。不過,我是說……”詹妮正要接著說下去,卻看到琳達已經站了起來,聲音中有著難以壓抑的怒氣:“其實,我根本就沒有說過什麼方法。但是我想我現在可以告訴你了,如果你不能學會傾聽的話,你恐怕要失去自己的工作了,以後可能還會失去生活。”
課堂收獲
在跟人交往的過程中,一定要分清楚什麼是有效的溝通,什麼是等價的傾訴交換。有效的溝通是指交談的雙方針對同一個問題或者話題有效地交流一些不同的看法。等價的傾訴交換,就是兩個迫切需要傾訴的人交替掌握話語權。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傾聽者的角色是始終缺席的,一方在訴說的同時另一方正在構思接下來自己要訴說的內容。這樣的傾訴交換是沒有任何交集的,也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如果我們要完成有效的溝通,那麼我們就必須要學會傾聽,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
切忌帶著個人偏見識人
我們的判斷就像我們的鍾表,沒有兩隻走得完全一樣,應該各人信各人的。
——蒲柏(英國詩人)
心理學教授塞德茲為了感謝恩師詹姆斯的賞識,於是給他的兒子取名為威廉·詹姆斯·塞德茲,這位天才少年11歲就考進了哈佛大學。這個故事就是他講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