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積極的心態與人交往
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結果的巨大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
——拿破侖·希爾(美國成功學學者)
1883年,美國博士拿破侖·希爾出生在一個貧寒之家,8歲的時候,母親去世,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了陰影,有一段時間,他常常精神不佳、萎靡不振,覺得生活沒有什麼樂趣。後來,父親再娶,他的繼母是一個有著積極樂觀生活態度的女人,總是不厭其煩地讓他去尋找運用積極的心態,教育他去做好每一件事情,這也為他後來創立成功哲學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拿破侖·希爾18歲上大學的時候,在一家雜誌社兼職,是一個小記者,他曾有幸采訪了商業巨人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小約翰·洛克菲斯等500位成功人士。後來,他還有幸應卡耐基之邀,配合這位可敬的導師從事對美國成功人士的研究工作。他認為,成功人士的首要標誌在於他的心態。一個人如果心態積極,樂觀地麵對人生,樂觀地接受挑戰和應付麻煩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他經常給朋友講這樣一個小故事,提醒他們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麵對生活,尋找到生活的樂趣。
這是在推銷員中廣為流傳的一個故事,講的是兩個歐洲人到非洲去推銷皮鞋,到了當地他們才發現,由於天氣炎熱,非洲人向來都是赤著腳走路,幾乎沒有一個穿鞋的。第一個推銷員看到這種情況,立刻失望起來,他消極地想:“這些人都赤腳走路,怎麼會要我的皮鞋呢?”於是他放棄努力,失敗而歸。另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赤著腳,反而驚喜萬分,他是這樣想的:“這麼多人都沒有皮鞋穿,皮鞋市場大得很呢!”正是他這種積極大膽的想法,最後促使他想方設法,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最後發了一大筆財,滿意而歸。
課堂收獲
正如每枚硬幣都有正反兩麵一樣,任何一個事物或者一件事情也都有其正麵和反麵。樂觀者看到的是它的正麵,這種積極樂觀的心態促使他發現美好的那一麵,獲得心靈的滿足,看到很多可能的希望;而悲觀消極者看到的卻是它的反麵,當他們一看到那些不好的方麵,便立刻垂頭喪氣,還往往把心情弄糟,最終一事無成。
讓他人認為你是“自己人”
假如你要別人同意你的原則,就要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的忠實朋友,即“自己人”。用一滴蜜去贏得他的心,你就能使他走在理智的大道上。
——林肯(美國第16任總統)
1858年,林肯競選美國上議院議員,到處去發表演說。伊利諾伊州南部有一些蓄養黑奴的惡霸們,平時對廢奴主義者就非常仇恨,聽到林肯要到此做反對奴隸製的演說,更是恨得咬牙切齒,並發誓隻要他來就置他於死地。
林肯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在演說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調查當地的情況,分析當地民眾的經曆,光是廢棄的演講稿就有一大摞,最後終於確定了最終的演講稿,這也為他成功爭取更多的選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到了伊利諾伊州南部,麵對那些對他恨之入骨的聽眾,林肯溫和地開始了他的演說:“南伊利諾伊州的同鄉們,你們好!聽說在場的人群中有些人對我很有意見,甚至要和我作對,我實在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我也是一個和你們一樣的平民,我為什麼不能和你們一樣有著發表意見的權利呢?好朋友們,我並不是來幹涉你們生活的人,我也是你們中間的一個,我生於肯特基州,長於伊利諾伊州,和你們一樣,也是從艱苦的環境裏掙紮成長的,我認識南伊利諾伊州的人和肯特基州的人,也想認識密蘇裏州的人,因為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個……”
林肯的演講還沒有說完,許多聽眾都開始改變了自己對林肯的看法,有些人甚至為他的經曆而流淚。這次演說非常成功,贏得了大多數人的支持和認同。
林肯之所以能夠達到他所預期的效果,是因為他之前已經詳細了解了聽眾的情況,並且簡明扼要地把自己與聽眾相關的情況、經曆加以介紹,使聽眾形成“認同感”,讓他們覺得他是“自己人”。他的話竟把可能麵對的敵對反抗變為高聲喝彩,後來,據說還有不少原本打算與他作對的聽眾成了他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