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應該培養對自己、對自己的力量的信心,而這種信心是靠克服障礙、培養和鍛煉意誌而獲得的。
——高爾基(前蘇聯作家、詩人)
哈佛大學有一項研究表明,幫助陌生的人開門、慈善捐贈,甚至是為同事端一杯茶水等小舉動都利於意誌力和忍耐力的增強。因為,一方麵,助人為樂有利於增強自己的自律性,讓自己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另一方麵,這個方法堅持下去,是一種鼓勵自己的方法,享受來自他人的感謝,更利於意誌力的培養,從而堅持下去。
內心越是貪婪的人意誌力越弱,這裏的意誌力指的是控製力和忍耐力。而在意誌力中,也包括自我激勵能力和決斷力,這些都是需要加強的。曾經有一位哲學係的教授在上課時給他的學生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後來被廣為流傳:
一位非常著名的學者年事已高,不想自己死後他所做的研究無人繼承,於是就想找一位繼承人,而他的目標就定在了已經跟隨自己很長時間的助手上。他把助手找來,告訴他自己要找一位優秀的繼承人,要求就是一定要有一定的智慧,同時還要有信心和勇氣將這門研究繼續下去。助手非常聽話,按照老師的要求不停地選拔新人,並且一批批地帶到他的麵前。隨著時間一天天的流逝,助手找來的人都被老學者否定了。老學者對他說,這些人還都不如你優秀呢。於是助手繼續尋找,直到他的老師病入膏肓,難以支撐下去了,還是沒有找到。
最後,學者將助手叫到病床前,告訴他,其實自己認為優秀的人就是助手本人,隻是他太不自信,沒能勇敢地站出來繼承老師的研究。其實在學者告訴他其他人不如他優秀時,他就覺得老師可能想讓他繼承研究。隨後學者去世了,助手一直都非常懊悔自己沒能再給自己點勇氣。
課堂收獲
意誌力有很多種形態,對外對內都有其獨特的作用。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很大程度上是受自己所處的環境影響的。對自身的認識往往不夠深刻,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因而不正確地估量自己,這個時候就需要增加自己的意誌力,克服困難,看清自己。
用強大的意誌力戰勝自己
按照自己的意誌去做,不要聽那些閑言碎語,你就一定會成功。
——納斯雷丹·霍查(伊斯蘭英雄)
哈佛大學的畢業生肯尼迪說過:“在我看來,我除了當總統,別的什麼都幹不了!”能夠說出這樣的話,可見肯尼迪也非同一般人物。肯尼迪家族在美國非常出名,這個家族的很多人都非常有才能。肯尼迪本身就是從哈佛大學畢業的,他執政以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他就指揮魚雷艇進行了戰鬥,可是魚雷艇被日本的海軍擊沉,而肯尼迪也身受重傷,隻得逃到敵後的一個島上。那個島是個荒島,大家都以為他們活不下去了,可是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他率領著士兵又歸隊了。
肯尼迪29歲時在競選眾議員中獲勝,連任了三屆,他非常注重社會救濟和福利,這也為他後來被列為“美國十大文化偶像”之首奠定了基礎。肯尼迪在1960年成為了美國曆史上第二年輕的總統,他的一生都在同自己抗爭著,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這種精神一直鼓勵著美國人。
肯尼迪遇刺事件是20世紀最令人震撼的事件之一,對於他遇刺的過程也多為人們議論。肯尼迪被射了3槍,第1槍射到他身上的時候,他還堅定地站立著,並且一直保持站立的姿勢,為的就是不讓民眾驚慌。直到第3槍射中了他的頭部,他才倒下。試想一顆子彈穿過人的身體,一般的人都不能承受,歸根到底,還是肯尼迪用自己強大的意誌力堅持著。他擔心自己突然倒下會讓民眾恐慌不已。
課堂收獲
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有些事情看似沒有意義,可是如果堅持,那便有著深刻的影響。比如有些體育競技,在一場比賽中,很多的頂尖運動員並不是想要戰勝其他人,而是為了戰勝自己,刷新自己的紀錄。由於每一個人的標準不同,所以對於戰勝自己的定義都不同,而開始唯一相同的是,戰勝自己所需要的意誌力。隻有增強自己的意誌力,才能戰勝這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自己。
擔負責任,人生因此充實
如今,我們麵對的是一個全新的責任時代——人人都需重視,對我們自己、我們的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都有一份責任。我們會欣然接受這份責任,人生也正因此而充實。
——奧巴馬(哈佛學子,美國第44任總統)
哈佛大學第22任校長洛厄爾曾經說過:“認識自己能夠做什麼固然重要,但認識自己不能做什麼更為重要。”延伸出來便是,管好自己容易,但是還應該知道,除了自己還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