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係統是在人的身體中起著主導作用的調節係統,它掌管著人的各個方麵,包括對身體器官和大腦的調節,而大腦皮層又是調節人體的最高中樞,其中意識的形成也需要這樣的基礎,何況隸屬於意識的意誌力。但是,意誌力的強大發展同樣對神經係統起著反作用,人們甚至可以通過控製意誌力來作用於神經係統,這是意識與物質的統一。對於神經係統的訓練,更能體現出意誌力的強大。
細心觀察,提升理解力
勇敢地承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才能學習並進步。
——哈佛格言
對於常青藤名校的向往是很多學生狂熱追求哈佛大學的原因之一,因為哈佛大學在常青藤名校中也同樣是名列前茅的,不僅這樣一所學校培養出了很多人才,而且還都是成績顯赫的人,但是對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也同樣是哈佛人想要知道的。
很多的美國高中生都說,重點不是想要讀哪所大學,最重要的是能夠在那所大學裏學到什麼和獲得學習的方法。曾經的哈佛大學校長對於自己所任職的大學能夠有如此口碑也很好奇,為什麼這些學生在哈佛學習後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績?可是,作為校長,他也知道,很多人在這裏生活過,可是生活還是同以前沒有兩樣,畢業後也一樣很平凡,這其中究竟有什麼樣的奧秘?出於這樣的好奇,他找來了哈佛教育研究院的理查德·萊特教授,希望他能夠告訴他答案。
萊特教授雖然工作效率很高,可是還是花了近15年的時間來研究這個問題。首先他組織了24位其他的哈佛同事,先後采訪了將近1600名哈佛學生,同時還與100多名其他教授討論,最終得出一係列結論。其中有一項發現是關於理解力的力量。他發現,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除了能夠合理地安排時間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對於知識的理解。理解力是一個涉及範圍很廣的心理概念,它同人的很多素質有關,同時它也是衡量學習效益的重要指標。萊特教授得出,理解力同一個人的知識範圍、思考深度、思考角度以及智商等方麵都有著緊密的關係。理解力涉及抽象空間問題,也與日常的生活關係密切,因為理解力直接與溝通相關,因此,對於理解力的訓練所需要的時間相對來說就比較多。研究組發現,如果花費的時間很長,最後對學習的課程有了很好的理解,那麼學習成績就會相對很高。
課堂收獲
理解力訓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較主要的有:首先要學會觀察事物,對於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要常留心,加強自己的觀察能力,並且要對事物形成的原因、現象和結果進行分析。其次,要多角度分析事物,另外一個很好的途徑就是讀書,書籍所提供的知識麵非常廣泛,對於提高理解力很有幫助。最後,要注意培養自己總結經驗的能力,通過經驗的積累,加強對其他事物和知識的理解。
積極發現問題,鍛煉思考力
智者都有清晰思考的習慣。
——哈佛格言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高曼曾經研究發現,那些成功人士的特質就是情緒掌控力、思考力都高出其他人一籌。他們成功的原因,90%以上可以歸於情緒智力,這也是情商同思考力之間的關係。對於思考力,在許多成功人士身上都有體現,比如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
三棱鏡是很多小孩子都喜歡的玩具,因為在陽光底下可以有很漂亮的顏色折射出來,但是其中的原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日光中,白色是由不同顏色的光,也就是波長不同的光混合而成的,因為不同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通過三棱鏡,牛頓總結出,紅光波長最長,紫光波長最短。他還將一個磨得非常精致的凸透鏡的凸麵壓在一個平麵玻璃上,在日光的照射下,中心的接觸點是一個暗點,而周圍則是明暗相間的同心圓圈,後人稱這是“牛頓環”,這個發現成為後世創立光譜分析的基礎。
三棱鏡大家都玩過,日光大家也都曬過,可是,別人都沒有牛頓這樣的思考力,因此這個光環叫作“牛頓環”而不是其他的名稱。牛頓思考問題的能力一直被後人所讚揚。他23歲的時候,一天傍晚,他夾著一本書走進花園,正當他埋頭苦讀的時候,一個蘋果掉在了他的頭上,而正是這個蘋果,使得正在思考“是什麼力量讓月球一直繞著地球軌道運行”的牛頓有了一些感悟,因此當有一天,他躺在樹下親眼看見一個蘋果落地時忽然茅塞頓開,這就是著名的牛頓與蘋果的故事。後人也經常說,很多人都見到過蘋果落地,可是隻有牛頓一個人思考出了萬有引力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