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專注力認知課——意誌成就生命,專注改變命運(4)(1 / 3)

麥克納馬拉利用數量方法控製了成本,他取得這樣的成果自然是有原因的,因為在24歲的時候他就已經成為了哈佛商學院的助理教授,這樣的預算是他這樣精明的人才想出來的。他對於數字的敏感和癡狂已經到了一定的程度,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他提出了要創造一種專門給家庭主婦開的車。因為他認為,一個家庭主婦,實在是沒有必要每天都開著幾噸重的車去買菜,生產一種既小巧又省油的汽車,還能壓縮成本,一定非常有市場。可是,麥克納馬拉專注的隻是數字上的結論,管理層更希望的是銷售業績。他們質問他,這樣的一台車追求的是什麼,是為了給哪個階層生產的?在當時的社會看來,這樣的車是沒有必要的,也是沒有市場的。正是因為他對數字的專注,使他險些犯了錯誤。

課堂收獲

專注是一件好的事情,可是要在適當的範圍內進行,任何事情在超標的情況下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如果過分地專注一件事情,很有可能產生一些不良的生理疾病,比如注意障礙等。過度地專注會讓人掉到一個惡性循環的圈子裏,越是過度地關注自己在意的事情,就越容易出錯,久而久之,就會讓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所以,在專注這件事上,過猶不及,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潛能量的發揮要靠專注力

意識清楚的人很少畏懼任何東西。

——哈佛格言

哈佛大學有一位非常受人愛戴的女教授,名叫瑪瑞麗·格林德爾。她是一個非常有自信的人,而且在教授學生知識的時候,也教給他們很多其他有用的知識。她很喜歡向她的學生講一個人的故事,這個人就是美國發明家蓋茨博士。

蓋茨博士在遇到難題時,喜歡用創意沉思法來解決。有一次,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去拜訪他。希爾拿著一封介紹信來到蓋茨博士的實驗室,可是一開始就吃了個閉門羹,並不是蓋茨博士不想見他,隻是,秘書告訴他,蓋茨博士正在忙,不可以去打擾他。如果願意等,秘書就領他去休息區等,如果他不想等,秘書也答應會替他另外約時間。因為希爾希望見到這個人,所以選擇等。他問秘書,蓋茨博士一定是在做研究發明,所以才不能去打擾吧?可是秘書告訴他的答案差點沒讓他笑出聲:蓋茨博士是在冥想,所以才不能打擾。

懷著好奇的心,希爾等到了蓋茨博士,他迫不及待地將介紹信遞了過去。蓋茨博士看過後,把他領到了自己的“房間”,其實,那不過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房間,除了一張桌子、一些紙張和一個電燈外,什麼都沒有。希爾不解地問他這是在幹什麼。蓋茨博士告訴他,這個房間能夠告訴他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他隻要來到這裏,關上門和燈,全身心地進入深思狀態,集中所有的注意力,要求自己的潛意識告訴自己答案。就是這樣的方法,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得到答案。這也是蓋茨博士能夠獲得幾百項發明專利的秘訣。

課堂收獲

很多能量的發揮還是要依靠專注力提供前提條件,潛意識能量的發揮也是如此。這同一個人想要訓練自己的狗聽話,前提是自己要有一條狗的道理是一樣的。潛意識就是指那些藏在我們一般意識以下的神秘力量,它的動力還深藏在我們的深層意識中,沒有被完全開發出來。潛意識中蘊涵的這些無限的能量,有時需要利用一些其他的手段才能激發出來,比如催眠,但是一個人不可能總是處於被催眠狀態。因此,人們就要學會訓練自己的專注力,發揮更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