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哈佛大學的助理教授在沙灘上散步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居然想要自殺,這位助教趕緊跑到她旁邊阻止了她。他問她為什麼自殺,這個女孩告訴他,她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可是畢業以後,一直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她覺得自己這輩子懷才不遇,沒有什麼希望了,所以也不想活了。這位助理教授聽到她這樣說非常生氣,他覺得她對生命太不負責了,於是給她上了一課:他自己彎下身抓起一把沙子,撒了出去,然後讓她去把這些沙子撿起來。這個女孩吃驚地說:“這是不可能的事。”那個助理教授隨後從口袋裏拿出一顆珍珠,扔在了沙灘上,然後問她:“這個可以撿起來嗎?”女孩說當然可以。
助理教授告訴她,不要那麼快就想讓人承認你,你現在隻是一把沙子,有能成為珍珠的潛力,可是,隻有你自己知道能不能成為珍珠,別人隻會看到珍珠的寶貴,不會想到沙子的價值,你需要的是挖掘你的能力,成為一顆珍珠。這位助理教授說得很對,有的人的潛力就是要在逆境中才能被發掘出來。
有一個4歲的小男孩不小心從8樓掉了下來。男孩的媽媽這時正在地麵20米外的地方曬衣服,可是,當孩子快落到地麵時,沒有直接掉到地上,而是掉進了他媽媽的懷裏。
這位母親其實並不是什麼運動健將,她隻是一個身高還不足1.6米,而且很瘦小的一個少婦,她當時衝出去的速度是每秒9.65米,這是當時最好的田徑運動員都跑不出的成績。可是,當她看到自己的兒子有生命危險時,她居然變成了一個最好的“運動員”,成功地救了自己的孩子。
課堂收獲
往往最危險的時候,人們能夠發揮出連自己都想象不到的能力,這就是蘊涵在人身體內的潛力。身處逆境,是訓練自己這種潛力的好時機。可是,未雨綢繆才是一個高情商的人應該有的覺悟。在遇到苦難之前,就應該注重自己逆商的培養,不斷地挖掘自己的潛能,人是潛力無限的生物,隻要敢於發現,就一定能培養出高逆商。
逆境中,有時需要選擇放棄
我寧肯放棄一宗哲學,而喜歡一片拌著醬汁的黃瓜。
——林語堂(哈佛學子,中國著名文學家)
哈佛校長在畢業典禮的時候都會發表一些肺腑之言,給他們最疼愛的學生,讓他們免受彎路崎嶇的失敗,盡量少做一些錯誤的決定。哈佛的女校長福斯特在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中說道:“現在的你們,到了要作出選擇的轉換階段。每作出一個選擇,都意味著失去了選擇其他選項的機會。每次決定都會有舍得,放棄一個可能的同時,你也贏得了其他可能。”這位女校長的意思就是,放棄也就成了一種選擇,是一種必要的方法,而且放棄一項,還會得來另一項。
就像我們永遠也無法選擇最好的那個,隻能選擇最適合我們的發展道路一樣,沒有什麼東西是能夠讓所有的人都滿意的。以前,有一個爺爺領著他的小孫子去趕集,他們在市場裏買了一頭小毛驢。在回去的時候,爺爺先騎著那頭小毛驢,小孫子跟在後麵走。可是走了一段路,遇到一些人,他們就指著那個老人,說他這麼大的人,還不讓小孩騎著,讓一個那麼小的孩子走著,真不是個好爺爺。
於是這個爺爺就下來,讓孫子騎。可是又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一群人,這群人指著這個小孩,罵他不孝順,讓年齡那麼大的老人走著,自己卻騎著驢。這個小孫子聽見了,也馬上叫他的爺爺一起騎。兩個人一起騎了一段路,又遇到一群人,大家都說他們心狠,驢那麼小,兩個人一起騎,不是殘害動物嗎?他們兩個就都下來了,牽著驢走。又過了一段路,遇到一個人,這人又指著他們說,有驢不騎,還走著,真是傻瓜。他們身處困境,情況非常尷尬,無論他們怎麼樣,都有人說他們不好。結果,在他們猶豫之間,驢掉到溝裏摔死了。
課堂收獲
身在逆境,就會希望有人可以幫助自己,最後爭取到最大的利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首先,雖然每個人都有需要他人幫助的時候,但是過分地依賴他人,尤其是有利益之爭的時候,容易受他人的擺布,喪失自己的意誌;另一方麵,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最大利益,找到適合自己的利益就可以了。在逆境中,首要的是能夠擺脫這種情況,舍棄不適於自己的利益,舍棄一部分,才能另有所得。
掌握提高逆商的技巧
你如果鍾愛永恒的事物,就應該珍惜現在。昨天不能挽回,明天還未知曉,你能夠把握的隻有現在而已。
——愛默生(美國思想家、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