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夾皮溝
小說方陣
作者:黑馬
歲月返回了好多年,那是在公元一九七零年的冬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部隊炮兵第十師後勤部運輸連,一個剛入伍不到一年的小戰士被光榮地派到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夾皮溝去執行支農任務,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不多說了,再囉嗦就來不及了,時間緊迫,任務緊急,刻不容緩,接到命令後我立即出發……
“咯吱吱,咯吱吱,”腳下的厚厚的,白茫茫的積雪不甘情願地被踩出了一個個的腳印,發出不滿的叫聲,一個撲空,整個身子掉在了雪坑裏,雪花興奮地撲到我的臉上和脖子裏,化成了冰水,雪花終於出了一口氣。我的頭上也冒出了熱氣,我摘下皮帽子,向遠處望去,兩麵高高的山峰,讓人壓抑得透不過氣來,冬雪下的山林,看上去是黑色的,一片片的,密密麻麻的,象一隊隊的士兵,肅穆地看著我,好象在問:“你行嗎?新兵蛋子!”
腳下的雪路宛然象是一條潔白的哈達,向山穀深處飄去,太陽把一抹紅色染在雪地上,路上就象開滿了雪蓮花,遠遠望去,哈達忽然變成了紅色的沙巾,從森林裏跳躍出來,群山的影子越來越長,太陽落山了,天要黑了……
夾皮溝,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區汪清縣境內,地處老爺嶺山脈,是個地圖上找不到名字的地方.再往上爬過了山脈就是東北虎保護區,連隊領導命令我到這裏和先前到這裏的支農小分隊會合,執行支農任務,這對我一個剛入伍不久的新戰士來說,是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也是部隊領導對我的信任,想到這裏,腳下的步伐更加有力……
“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象太陽……”歌聲消失在了夾皮溝的山穀中。
隻是一條山穀,一條小路,三十華裏,走到沒有路地方,就到了,夜幕下,雪原中,一個小村落依偎在群山腳下,四麵都是深山老林,這裏就是夾皮溝村。
山腳下一所所草房,大概有一百多戶人家,門前都堆著整齊的柴垛,都是一尺多長的劈柴半,窗戶上透出微弱的燈光,屋頂上炊煙嫋嫋,慢慢地向天空散去,和夜幕融合在一起,夜色更濃了……
付指導員把我領到了生產隊的會場,這裏是隊長的家,也是隊裏開會的地方,兩鋪對麵的大炕上坐滿了生產隊的社員,火炕的中間各放著一個火盆,木碳燒得啪啪響,火旺旺的,把生產隊長古桐色的臉映得紅紅的,
“啊,那個大家不要說話了,下麵大會開始了,打開語錄本第一頁”這時,炕上,地上正在嘰嘰喳喳地說話的社員們頓時鴉雀無聲了,因為他們忽然發現來了一個陌生的解放軍戰士,眼光也一齊集中到我的身上,我有些不好意思,扭過頭去注視著隊長。
生產隊長大聲說:“翻開毛主席語錄本第一頁,大家一起來讀.”隨後他用山東口音高聲念道“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可是我注意到他翻開的是語錄本最後一頁,禁不住想笑,指導員告訴我其實他是不認字的,是硬背下來的,隊長沒有文化,是那年從山東“盲流”過來的。
會議內容照例是抓革命,促生產,關心群眾生活,抓好計劃生育工作、會議快要結束的時候,付指導員把我介紹給大家,“這是我連隊新戰士,共產黨員小鄭同誌,今後就負責隊裏的知識青年和隊裏的青年工作,”“解放軍同誌,那我們以後就要在一起工作啦,我叫金善玉,她叫全春福,是隊裏的青年突擊隊長”,一個響亮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一眼望去,原來是兩個二十多歲的美麗的朝鮮族女孩,金善玉穿了一件朝鮮族的民族服裝,美麗而端莊。這時,全春福也站了起來,又一個漂亮的女孩子,高高的個子,大大的眼睛,表情有些嚴肅,她大聲說:“我們唱一支歌好不好?”“好!”大家熱烈地響應“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預備-唱!她邊歌邊舞,用舞蹈動作來指揮合唱,這是朝鮮族人民特有的風格,能歌善舞,活潑開朗,這時我才注意到會場有好多和我年齡相仿年輕人,心裏別提多高興了,新的工作開始了。新的考驗就在前頭。
晚上吃飯是派飯,就是一天換一家,輪流派飯,在朝鮮族老鄉家裏吃飯,每次都象招待貴賓一樣,做好多樣的菜,白胖白胖的黃豆芽,讓人一看就有食欲,還有那辣白菜,清脆可口,鮮味無比,在朝鮮族老鄉的家裏吃飯是一件政策性很強的事情,既要簡單,又不能給老百姓家添麻煩,更不能喝酒,不能給部隊造成不良的影響,朝鮮族的辣白菜那是我最愛吃的,是我們漢族做不來的,鮮辣可口,鹹淡適中,做飯的鍋是在火炕的一頭,一邊做飯,一麵用來燒炕取暖,鍋又深又大,做出的米飯晶瑩透亮,軟硬適中,朝鮮族有個習慣,吃過飯後要用水倒在飯鍋裏溫熱一下,用來漱口,我不懂是什麼意思,又怕送來的水不喝老鄉會誤解,一口氣把一碗水全喝了,老鄉攔都來不及了,大家哈哈地笑了,晚上睡覺的炕是和地麵一樣平的,門就是窗戶,窗戶就是門,睡覺的時候鞋子要放在門外麵,也就是房子的外麵了,一覺醒來,脫下的襪子和襯衣早已被洗好,熨燙好了,整整齊齊地放在枕頭旁邊.“謝謝阿媽妮”,我說,心中隻有一個感覺,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