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酒是水質的詩,詩是心釀的酒(1 / 3)

酒是水質的詩,詩是心釀的酒

文學評論

作者:譚桓芬

摘要:茅台酒作為詩歌的意象,可以創造不同的意境,表達不同的主題;但是作為飲品,卻具有另一種魔力,它可以使詩人的情緒起伏而多變,使詩人的心態複雜而幽微。以詩歌作品為依據探究酒與詩人的關係,可以粗略地得出這樣的結論:茅台酒引無數詩人競腰稱頌、茅台酒是詩人豪情的揮灑、茅台酒是詩人相思離愁的寄托、茅台酒是詩人藝術生命之光。

關鍵詞:茅台酒;豪情;相思離愁

詩與酒有著密切的聯係。在中國文學中,詩歌中有許多的酒詩。在文人的筆下,酒也成為一種詩性之酒。詩與酒的交融成為中國文學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酒是一種物質性和生命性的東西,它真正激發的是我們的生命精神,喚起的是我們心靈的聲音。而詩是天地之心,是精神性和藝術性的。生命精神經過詩心的點化,詩意的提升,詩情的催發,而進入一個別有天地非人間的生命詩境。中國文學中的酒是和詩緊密相連的,它充滿著詩性智慧,是一種心靈的自遠狀態。可以說:酒乃詩之媒,詩乃酒之介。本文試從茅台酒引無數詩人競腰稱頌、茅台酒是詩人豪情的揮灑、茅台酒是詩人離愁的寄托、茅台酒是詩人藝術生命之光四個方麵來淺述茅台酒和詩歌的關係。

一、 茅台酒酒香飄四海,無數詩人競腰稱頌

茅台酒產於貴州省仁懷縣茅台鎮。茅台酒以優質高粱,小麥為原料,巧妙地利用茅台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采用了與一般白酒截然不同的特殊工藝,創造性地設計了一套“兩次投放,八次發酵,七次烤酒,長期陳釀,精心勾兌”的工藝流程,從而形成並保證了茅台酒質量。

作為世界三大名酒之一的茅台酒,在漫長的曆史中,積澱了豐富的酒文化。史載公元前135年,古屬地茅台鎮就釀出了使漢武帝盛讚“甘美之”的枸醬酒,盛名於世。經過唐、宋、元、明、清各代,史家記之,文人頌之,並形成濃厚的酒文化氛圍,反映出曆代茅台酒的聲譽。1915年,茅台酒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同英國的威士忌、法國的白蘭地共譽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此後,先後14次榮獲國際金獎,並蟬聯國家名酒之冠。1949年開國大典,周恩來指定茅台為國宴用酒,國酒茅台的地位進一步無可爭議地確定,它不僅是一種具體的商品,事實上已升華為特定的文化象征。開國大典、中蘇結盟、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中英聯合聲明等,茅台酒都在其中發揮了“國酒”和“國使”的作用。

飲酒本來是件俗事,但因曆代的名人尤其是詩人,飲酒賦詩,才使酒漸具雅趣。詩使酒化俗為雅,提升其地位名聲,提高了它的文化品位。更重要的是一些著名的文人和詩人,賦予酒以新的內容和文化內涵,使飲酒一躍而成為與作詩齊名的文化活動。茅台酒豐富的酒文化、迷人的酒香實在陶醉人,不僅迷住各路酒客,還迷住不少政治家、軍事家、文學藝術家,他們為它題詞、寫詩、作賦熱情讚美它,使人讀之如飲,酒香撲鼻而來。張國華是清代中葉貴州省頗有點名氣的學者。道光初年,他途經茅台時,曾寫下《茅台村竹枝詞》二首:“一座茅台舊有村, 糟邱無數結為鄰。 使君休怨曲生醉, 利鎖名韁更醉人!”“於今好酒在茅台,滇黔川湘客到來。販去千裏市上賣, 誰不稱奇亦罕哉! ”①這兩首竹枝詞,是至今猶存的最早讚譽茅台酒的詩歌。據說,當年張國華來到茅台,在河濱一家酒店開懷暢飲,酩酊大醉,乘興向店家要來筆墨,在壁頭上題寫了這兩首竹枝詞,直到鹹豐末年才毀於兵燹之亂。這兩首竹枝詞借酒抒懷,真實地記述了其時茅台村釀酒燒房眾多,雲、貴、川、湘諸省客商競相前來購買茅台酒的盛況,它是研究清嘉慶、道光年間茅台酒的釀造、運銷等情況的珍貴史料。清代鄭珍由遵義赴仁懷廳訪問原遵義知府平翰,途徑仁懷茅台村時,寫過一首五律《茅台村》:“遠遊臨郡裔,古聚綴坡陀。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河。迎秋巴雨暗,對岸蜀山多。上水無舟到,羈愁兩日過”。②把“黔省稱第一”的茅台酒形象地寫入詩中,使茅台酒更加遐邇聞名,它的宣傳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四川著名詩人流沙河亦有讚茅台酒詩,他寫道:“還我青春一夕,贈我香甜一夢。醒來日上三竿,方知茅台味重”。作家、詩人荒蕪被錯劃右派後,送北大荒勞動,平反歸來,急於喝茅台。誰知酒價過高而未得,因而他在《羊城晚報》上寫詩聊以自慰,詩中寫道:“學書學劍兩無成,隻合螺絲作小釘。百萬莊中窮措大,洋文所裏土詩人。征東跨海心猶在,說項倚劉愧未能。欲買茅台圖一醉,驚聞酒價又飛騰”。1986年秋,低度茅台在北京通過鑒定,原貴州省長周林(仁懷人)品嚐後讚不絕口,即興揮毫賦詩:“低度美酒新釀成,依舊醬香品味醇。借問酒家何處是?赤水河畔茅台村”。國家食品協會副會長、中國白酒專業協會會長苗誌嵐在參觀茅台酒廠後題詩:“久別茅台今未休,三臨州境首成遊。為尋一醉五千裏,更喜金魁譽環球”。邑中詩人徐世衍有詠《茅台》詩:“古聚茅台傍水涯,青山如幌四圍遮。煙江人棹尋魚艇,花塢春藏賣酒家。新廠高樓侵碧漢,遙坡車響輾蒼霞。此間何止春光麗,佳釀名傳世絕誇”。詩人李發模的《酒魂》詠道:“茅台酒是釀酒之神以神奇的智慧,提高粱之精,取小麥之魂,捕捉不可代替獨有的泥土和氣候的情思,發酵、糅合、升華而聳起的一座液體的金字塔。身價與佳肴名仕比翼;聲譽共山珍海味齊飛,茅台酒,你令五洲傾倒,人類斷魂”。詩人寒星的《醉紅的大地》詠道:“汽車剛剛翻過山崗,風兒就送來醉人的酒香。豈止微黃的野花輕輕搖晃。就連赤水河也揚起它紅紅的臉龐。刹那間,我也醉了。神魂銜著茅台酒的芬芳飛翔。我這才懂得,為什麼這裏的大山,綠色的植被下都是赤褐的胸膛。想必是幾百年茅台古酒的清醇,早已醉紅了這一片山河的心髒”。邑人徐文仲所作《憶江南.茅台好》有雲:“茅台好,美酒釅如油。一滴沾唇人已醉,瓊漿玉液莫能儔,盛譽滿全球”。張士燮、凱傳寫了一首《國酒之歌》:“赤水可畔茅台村,國酒飄香醉人心。喝一杯,香一路,回味三天仍銷魂。酒香飄滿全世界,陶醉多少五洲人。此酒隻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赤水甜美茅台醇,國酒飄香醉人心。品一口,全身暖,夢裏不忘釀酒人。玉液瓊漿增國色,博覽萬國奪國樽;中華美酒甲天下,四海長歌茅台春”。顏冬申的《七律》雲:“建廠相將數百年,箕裘克紹後生賢。麥粱優質誇精釀,口味芳醇賴醴泉。工藝奪魁多創造,經營得體苦鑽研。連評金獎誠非易,改革何如再拋旃?”詩人曉雪的《茅台酒》稱頌茅台“香醇無比,世界第一,隻須一試,人人滿意:打開瓶蓋五洲香,痛飲一回三生醉!”③稱頌茅台酒的詩歌還有餘勇的散文詩《國酒茅台》、李永輝的散文詩《再讀國酒》、李發模的《給勾兌大師》、田兵的《茅台行》等等。美酒豐富了詩人的靈魂,擴大了詩人的視野。詩人延伸了美酒的內涵,光大了美酒的名聲,為它的騰飛插上了翅膀。這些茅台酒詩詞大大豐富了酒文化的內容,為文學家、史學家提供了新的研究內容,也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提出了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