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小說辭格運用特色分析
文學評論
作者:張文敬
摘要:遲子建是新時期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其平實而獨特的小說語言一直是小說界的一大特色,語言的魅力使得遲子建一直是學界的研究熱點。然而,語言學界對遲子建小說的研究還比較少。本文從修辭運用的角度對其文學作品進行分析研究,從而分析其辭格運用的特點和形成的原因。
關鍵詞:遲子建;辭格運用;形成原因
遲子建是現當代優秀的女作家,她的小說語言平實而不乏獨特的藝術魅力。遲子建是現代優秀的女作家,她在北極村生活的經曆造就了她的小說語言平實中不乏魅力。在遲子建小說中隨處可見修辭格的運用,本文將從多種修辭方式入手對遲子建小說進行語言分析。
一、遲子建小說辭格運用分析
修辭通常來說就是對語言的修飾和調整,即對語言進行綜合的藝術加工。[1]陳望道先生說過:“修辭以適應題旨情境為第一要義”。[2]對語言能運用自如的人,對辭格的駕馭能力也必定是極強的。巧妙地使用辭格,能給原本平淡無奇的語言增加一些可咀嚼的附加物,使從句子到文章讀起來都如同在欣賞一場語言盛宴,耐人尋味。遲子建的小說創作中經常使用多種辭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比喻、比擬、誇張、反複等。
(一)比喻的運用
遲子建在小說中常用的喻體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事物,她不喜歡用一些稀奇古怪的事物來做喻體,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到她比喻的與眾不同,反而使她的小說因此更有其獨特的的魅力。
1.以植物為喻體
(1)以可以吃的植物為喻體
①六隻大白鵝見了她便從鵝圏裏嘎嘎嘎地叫著聚過來,鵝的脖頸一律高聳著,像是一顆顆挺拔的筍。(《洋鐵鋪叮當響》)
②我坐在大門口,盼啊,盼啊,夜幕低垂了,月亮在山坳裏不停地拱啊,終於拱出了一點,金黃色的,細長的,像是一顆豆芽的月亮邊。(《北極村童話》)
例①本體是大白鵝,喻體是筍,把白鵝比喻成挺拔的筍,都是白色直立的物體,形似,而且筍是很好吃的食材,突出了主人公對大白鵝的喜愛之情。且主人輟學後一直在家幹閑活,符合她的人物身份和性格,體現了她的樸實。例②中本體是殘月,喻體是豆芽,殘月和豆芽也是形似的事物,作者能把二者聯係起來可見其童心未泯。“我”在天黑以後都是會悄悄溜出家門與一位不認識的老奶奶玩耍,而這又不能讓奶奶知道,形象地寫出了“我”盼望天快點黑,可以溜出去和老奶奶玩的急切心情。
(2)以花為喻體
花本身就是美好的事物,遲子建喜歡用花來比喻或者反諷,寄予花以強烈的感情色彩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起讀者的想象和共鳴。
她奔過來,蹲下身,拍著我的臉蛋。“奶奶,你的裙子像喇叭花。”我扳著她的肩,對她說。(《北極村童話》)
例中本體是奶奶的裙子,喻體是喇叭花,把奶奶穿裙子的樣子寫成是喇叭花很是形象,既是表露對奶奶的喜愛又表達出“我”的調皮可愛。“我”本來就很喜歡老奶奶,她教會我識字、唱歌、猜謎語等等,“我”很希望老奶奶能一直這樣開心。
2.以動物為喻體
遲子建多選用體型各異的動物作喻體,有蝴蝶、蒼蠅、小貓、小狗之類的小動物,也有老虎、熊之類的體型龐大的動物,體現了不同的情感特色。例如:
①我記得離開楞場的最後一天,最後三個木排滿載著木材走了。木排越走越遠,最後小得就像飛在水麵的三隻蝴蝶。(《越過雲層的晴朗之伐木人的家》)
②美奴撿起一塊磚頭衝出家院,哭著怒喊著:“你們這些老母狗,快滾開,離我家遠些,不然我就用磚頭給你們的腦袋開瓢!”(《岸上的美奴》)
例①木排載著木材遠離的場景和主人公即將離開的心情相呼應,他看到木排越走越遠,最後小得如三隻蝴蝶,深刻地表現出了對自己的渺小的無奈以及要離開的憂傷。例②中作者用母狗來比喻愛嚼舌根的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