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夏目漱石前期愛情三部曲中女性形象的意義(1 / 2)

夏目漱石前期愛情三部曲中女性形象的意義

文學評論

作者:喬石

摘要: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被譽為“國民作家”,其作品“前後愛情三部曲”圍繞知識分子的愛情與婚姻的來書寫,影響深遠。本文立足“前期愛情三部曲”(《三四郎》、《後來的事》、《門》)文本,運用文本細讀的方法,從愛的複雜、情感的彷徨、理性的困惑三個方麵來分析其女性形象的意義。

關鍵詞:夏目漱石;愛情三部曲;女性形象;意義

“縱觀漱石的文學主脈,夏目漱石大致塑造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女性形象。一種是上過女校,受過中等教育的姑娘或夫人;另一種是操持家務,具有庶民特質的家庭主婦。”①其中第一類是其作品中出現最多的一類,美彌子(《三四郎》)、三千代(《從此以後》)、阿米(《門》)都屬此類。而《三四郎》中遠在家鄉的母親、三輪田的阿光,《從此以後》的嫂嫂,《門》中的房東妻子,則屬於第二類,處於次要地位,故本文主要討論第一種女性形象。

一、愛的複雜

三部曲一個共同的特點則是:三角關係的背景。《三四郎》中美彌子與三四郎和野野宗八,《從此以後》三千代與代助和平崗,到《門》阿米與宗助和安井,我們不得不反問為什麼夏目這樣執著於三角關係的描寫?

如果審視每一對三角關係,會發現每一對關係都是二元甚至多元的。如三四郎以為自己,野野宮宗八君,美彌子三者之間構成複雜的愛的關係,但同時三四郎,美彌子,美彌子的未婚夫在美彌子眼中也能構成這種複雜的愛的關係。而這一複雜的精神性選擇在代助的身上又一次重演,代助,三千代,平岡三者之間構成了整個文本的三角架構。

《門》中阿米與宗助隻是“寂寥而和睦地生活著”,“看上去,好像一開始就是兩個極平常的人、極不顯眼的人為了結例行的夫婦關係而湊合到一起來似的”②。《三四郎》中美彌子代表的是代助心中的“第三個世界”,這個世界“宛如春光燦爛的春天在蕩漾,有電燈,有銀質匙,有歡聲,有笑語,有杯裏直冒泡的香檳酒,有出類拔萃的女子。”③美彌子如同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女神,表現出三四郎精神追求的壓抑,彷徨和幻滅。而《從此以後》中三千代之於代助,則像是百合花,百合花純潔的白色和淡淡的香氣總會喚起代助記憶裏的三千代,也會喚起代助心中的困惑和後悔甚至是罪惡感。

美彌子,三千代,阿米分別在各自的三角架構中充當著一個節點,與其他的女性和男性共同構成這一三角架構的束縛,但作為核心的她們卻缺少作為獨立的女性個體存在,這是因為夏目漱石筆下的愛情並不是著眼於愛情本身的精細豐滿,“可以說所有的女人在夏目漱石的筆下都是知識分子的陪襯,都是知識分子自我覺醒、自我批判過程中的一個客體,是他們追求道德完美目標中的參照物。”④

二、情感的彷徨

麵對雙重選擇,麵對複雜的愛情,彷徨,猶豫,苦悶,無奈的一直縈繞心間。無論是三四郎、代助、宗助,還是美彌子、三千代、阿米,在麵對情感的彷徨時,他們總是想通過某種訴求來擺脫。

《三四郎》中的美稱子熱情追求西方婦女解放,但又無力同舊勢力抗爭,更像是明治這個動蕩激烈、新舊交替時時期中的迷惘女性,是一隻“迷途的羊”。“Stray sheep”這一個源自基督教《聖經》中的意象在文本中一再複現,從美彌子在觀菊偶展後跳過泥濘地時第一次對三四郎說起,到送給三四郎的畫有這一場景的明信片,再到最後作品最後三四郎知道美彌子的婚事在嘴裏反複說著的“迷途的羊”。美彌子在麵對情感的彷徨時,試圖向宗教尋求安慰。

美彌子的尋找起到作用了嗎?或許《從此以後》中的三千代能夠回答。三年前當自己心愛的代助來撮合自己的時候,三千代正如一隻“迷途的羊”,不知道改走向何方,便“糊裏糊塗”地跟平岡結合了。當三年後重逢代助後,代助的表現讓我們知道了其實代助自己才是那隻“迷途的羊”,“回溯三年前自己為了三千代同平岡的結合而不辭辛勞從中斡旋的情景,簡直像是在做夢。”⑤“代助仿佛在追踩行將逝去的影子似的,迅速逮住了它的尾巴。”⑥三千代在這裏成了作為“一個無所事事的高等遊民”的代助的唯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