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白日焰火》——中國黑色電影探索道路的曙光(1 / 3)

《白日焰火》——中國黑色電影探索道路的曙光

藝術之窗

作者:孟凡軒

摘要:導演刁亦男在中國地方城市之中,平凡居民之間,拍出了一部黑色電影。作為一種當年盛行於西方社會,現在幾乎絕跡於世的經典電影類型,如今“遠渡重洋”在一部中國電影身上“還魂”,這種現象本身就十分的微妙與誘人。從粗略的框架向內窺視,《白日焰火》顯然具備了一部黑色電影應當具備的重要元素,疑雲重生的犯罪事件、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以及隱藏在每個人物心中的過往與秘密。然而,《白日焰火》又並非一部傳統意義上的黑色電影,在黑色的外衣掩飾下,其內裏依然是刁亦男一以貫之的本土化傳承,一中一西的兩相調和,方才鍛造出了這道綻放於柏林上空的黑色火焰。

關鍵詞:黑色電影 白日焰火 超現實 獨立電影

一、《白日焰火》——中國式的黑色電影(film noir)

在 2014 年第 64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白日焰火》拿下了最佳影片金熊獎和最佳男演員獎,這部被稱作為“中國式黑色電影”一時間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導演刁亦南也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人性一定不是黑白,會有很大的一片灰色地帶,這種灰色地帶是有張力的,你在這個區域捕捉到一些有意思的東西把它們拚貼起來,人物內在的一些麵貌就會浮現出來。”他用簡短的一句話概括了創作該部影片的最真實的想法。早在 2005 年,導演刁亦男就開始了劇本創作,他用 8 年時間重寫了三稿。 劇本創作靈感來自真實的離奇案件。“中國當時有很多這樣的案件,一個人被認為已死,但實際上還活著,在暗處窺視自己家人的生活。”刁亦男介紹說,《白日焰火》講了一個罪案故事。廖凡飾演的警察張自力因辦案疏忽致同僚喪命而一蹶不振,屈身工廠保衛科,終日與酒精為伍。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五年前那樁懸案的蛛絲馬跡,職業的本能逼迫他去靠近真相,卻不期然間墜入情感和人性糾結的境遇。

熟悉和喜好中國獨立電影的觀眾,對於刁亦男應該不算陌生,雖然近十餘年的時間,他在獨立電影領域裏的創作並不算特別頻繁,但這兩部作品連貫的陰鬱、冷峻風格,以及相對歐式的藝術流,再加上濃重的現實主義色彩,都使的他在獨立電影[1]觀眾群裏占據著一席重地。刁亦男是法國電影資料館浸泡出來的新浪潮戰將,是《黃土地》《紅高粱》時期閃耀的第五代。生於西安的刁亦男,曾是《愛情麻辣燙》、《洗澡》、《將愛情進行到底》等作品的編劇,2003 年編劇和導演的處女作《製服》榮獲 22 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龍虎獎,2007 年編劇和導演的《夜車》入圍 60 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矚目”競賽單元,並成為當年獨立電影海外發行的黑馬。歐洲影評界認為,《夜車》以簡約鮮明的個人風格使刁亦男成為中國電影的一顆新星。 但這次的《白日焰火》之於刁亦男,意味著職業生涯的轉變。“《製服》、《夜車》均是小成本獨立電影,《白日焰火》找到了文藝與商業的平衡。” 刁亦男解釋說,《夜車》非常文藝,也非常自我,不考慮市場,而《白日焰火》更多地考慮觀眾因素,同時又想辦法堅持自己的風格。

影片一出來許多影評人紛紛把它稱之為“中國式黑色電影”。黑色電影[2]一詞最早是由法國影評家尼諾·法蘭克在1946年因受黑色小說一詞的啟發而創造出來的用語,主要指好萊塢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期拍攝的以城市中的昏暗街巷為背景,反映犯罪和墮落的世界的影片。黑色影片不是一種獨立的影片類型,它是同許多傳統的影片類型,如強盜片、西部片、喜劇片等交織在一起的。雖然它的題材是以犯罪活動為主,但並非所有的犯罪題材的影片都可以歸為黑色影片,黑色電影通常黑色的場麵特別多,無論是內景或外景,總給人以陰森恐怖、前途未測的危機感,並且采用德國表現主義的攝影風格,以古怪的深影和陰沉的影調來造成一個夢魘世界的幻覺,通常主人公往往是道德上具有雙重人格,對周圍世界充滿敵意,失望孤獨最後在死亡中找到歸宿的叛逆人物,慣常采用倒敘法或第一人稱敘述法作為描寫心理的手段。因此,黑色電影可以說是美國電影的暴力題材,德國表現主義的攝影風格和法國存在主義思想的結合體。導演刁亦男在中國地方城市之中,平凡居民之間,拍出了這一部黑色電影。作為一種當年盛行於西方社會,現在幾乎絕跡於世的經典電影類型,如今“遠渡重洋”在一部中國電影身上“還魂”,這種現象本身就十分的微妙與誘人。從粗略的框架向內窺視,《白日焰火》顯然具備了一部黑色電影應當具備的重要元素,疑雲重生的犯罪事件、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以及隱藏在每個人物心中的過往與秘密。然而,《白日焰火》又並非一部傳統意義上的黑色電影,在黑色的外衣掩飾下,其內裏依然是刁亦男一以貫之的本土化傳承,一中一西的兩相調和,方才鍛造出了這道綻放於柏林上空的黑色火焰。

二、《白日焰火》“黑色”影片特征分析

刁亦男導演是一位文學愛好者,他喜歡閱讀文學作品,從中他可以獲得很多創作的靈感,寫出屬於自己的故事。《白日焰火》是他從霍桑的小說《威克菲爾德》中得到的靈感:一個離開自己家的男人,躲在旅館裏,窺視自己的妻兒,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他便把這個人物放在電影中的碎屍案主謀梁誌軍身上:他殺了人後,將自己身份證件放在被害人身上形成被害假象,而自己則成為了一個“活死人”以躲避警察的尋找,他在黑暗中監視著自己的老婆,並用冰刀殺死老婆的追求者。而對於本影片的主題,導演刁亦男並沒有給予我們一個確切的答案,他說:“是很複雜的主題,每個人都可以品味每個人的想法,有的人可以說是溫暖、希望,有的人可以說是虛幻、絕望,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解讀。”確實如此,但對於黑色電影之所以被影評人們視為永遠不會過時的藝術,正是在於它所具備的性、暴力、犯罪以及對於人性陰暗等元素,它滿足了人們對於那些人性所隱藏的秘密的探究心理,而黑色電影那種懸念迭生的敘事手段更有助於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球。所以黑色電影往往透析社會和人性分陰暗麵,這部影片也毫無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