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現實主義油畫創作中的寫意性表達(1 / 2)

現實主義油畫創作中的寫意性表達

藝術之窗

作者:楊玉蓉

摘要:現實主義油畫體現畫家所處時代的風格、思想和麵貌,其中至關重要的是真誠。現實主義也常被稱為寫實主義,所畫題材大多是易為大眾所接受的社會現象,在刻畫人物形象以及塑造故事情節時都較為尊重客觀實際,但常常在一定程度上融入畫家對人對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更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現實主義油畫不能過於客觀寫實,用筆用色應融入一些寫意性地表達,這樣畫麵形象將不會是蒼白無力,更易引起觀者的共鳴。

關鍵詞:寫實;寫意;主觀意識;寫意性表達

一、什麼是現實主義油畫

(一)現實主義油畫的由來

17、18世紀,意大利現實主義油畫的萌芽代表是卡拉瓦喬的藝術,卡拉瓦喬的畫反映的是下層平民的生活,他的畫敢於揭示社會的黑暗,不願迎合教會和貴族的口味,將底層的農民形象畫入基督宗教形象當中,如《聖馬太與天使》

19 世紀中期是現實主義大放光彩的時代,其現實主義油畫中最著名的是庫爾貝。現實主義一詞由他而得來。庫爾貝性格激越,他的畫帶有一定的社會批判性[3],反映底層人民的生活,如《石工》.

(二)現實主義油畫的發展

17世紀哈爾斯是荷蘭現實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在如《吉普賽女郎》以“寫”的方式將吉普賽女郎霎那間的微笑的表情描繪出來,突出了女郎歡快且爽朗的性格。在《彈曼陀鈴的小醜》中通過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具有快樂激情感的人物形象,被稱為“表現微笑的畫家”。

荷蘭另一位現實主義油畫大師是倫勃朗,1642年他創作的《夜巡》。未按定件人的要求而將它畫成一個具有一定故事情節的創作性繪畫,在這幅主題性繪畫作品中突出表現了不忘前人反抗西班牙統治者的英勇鬥爭,決心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1]。

19世紀歐洲巴比鬆畫派中的盧梭、米勒等人進一步發展了現實主義油畫。盧梭的《橡樹林》,米勒的《晚鍾》和《拾穗的人》,所反映的是真實的農村生活,樸實而又感人。20世紀西方現代畫派興起,但現實主義油畫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在向前不停發展。

二、什麼是寫意性表達

(一) “寫意”這個詞的由來

“寫意”這個詞在漢語詞典中的是這樣解釋的:“國畫的一種畫法,不求工細,而注重表現神態和抒發作者的意趣”[2]。“寫意”在一定程度上是與“寫實”相對而生。“寫意”是在一定寫實基礎上更注重抒發個人誌趣。

(二)寫意性表達

中國畫無論是工筆還是寫意都體現了“寫意”這一本質的特征。中國畫的線條是從客觀世界所提煉出來的,是畫家主觀精神外化的體現。所勾勒出的線條將對客觀世界的感受與領悟具體化,通過線條表現出來。

在寫意性色彩畫中更重要的是對主觀精神的提煉。在客觀現實物象的基礎上再以主體精神為理想載體利用水墨的濃淡幹濕皴染線條來抒發意趣,這不同於西方現實主義油畫的以寫實為主。當然現實主義油畫若隻有寫實沒有一些主觀精神的表達,那麼傳達給觀眾的將隻會是一些蒼白空洞沒有藝術感染力的形象。寫意性表達與創作主體的文學修養等文化背景緊密相關,詩書畫印融為一體,影響著畫麵趣味性,象征性和人格理想化提升後所體現的精神性內涵,因此在油畫的創作中,要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內涵。

三、中國當代現實主義油畫創作中的寫意性表達

(一)在中國現實主義油畫創作中的寫意性表達限製因素

中國畫趨向於表達文人墨客的詩情畫意。國畫為油畫創作中的寫意性表達提供了一定的參考。現實主義油畫創作中它更多的不是趨向於詩情畫意的表達,是畫家所處時代的真實麵貌體現,所描繪的是廣大的貧民百姓,而國畫寫意中多是文人誌士聊以抒懷不求形似隻求逸筆草草的境界。現實主義油畫創作中的寫意性表達不是將國畫中的寫意直接“拿”過來,而是更應吸收其精神性的特點,在尊重客觀寫實基礎上融入創作主體對人對事的獨特理解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