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論作為白領階層敘述空間的時尚雜誌(1 / 2)

淺論作為白領階層敘述空間的時尚雜誌

藝術之窗

作者:吳馨

摘要: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時尚雜誌迅速成為一種傳播“新”價值觀念、“新”生活方式和新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以其所建構的“成功人士”或者白領小資生活為模板,以各種美好的許諾不斷地刺激和再生產著大眾的消費,以消費主義的物化傾向改變大眾的生活觀念和整個社會的思想體係。

關鍵詞:時尚雜誌 、新意識形態 、白領階層 、消費主義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大眾傳播開始出現市場化轉型:純文學刊物蔚為大觀的黃金發展期已成為曆史,學術期刊的走勢也一路低迷;流行期刊也隨著中國所謂“階層”的分化區別出了等級,最初大陸市場上流行的如《大眾電影》《上海服飾》等大眾刊物漸漸退出眼球,而自我標榜為時代風潮引導者的的時尚類雜誌卻異軍突起,定格為各類報刊雜誌中的“貴族”和“精品”,其文化特性也隨著讀者隊伍的不斷膨脹日益凸現出來。

這種以歐美日韓流行時尚雜誌為文本資源,如《時尚》雜誌創刊號所言旨在“為目前快速擴展的白領階層打開一個全新的窗口”,提供生機勃勃的最新流行資訊的雜誌,迅速成為一種傳播“新”價值觀念、“新”生活方式和新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因此,從意識形態的視角來分析和解釋時尚雜誌的本質和它所帶給我們的社會意義,成為了大眾文化研究領域內的當務之急。

一、作為社會階層的“新富人”和作為文化符號的“成功人士”

以工業方式大批量生產、複製而成的時尚雜誌,早已不再是過去那種傳統的文化形式。它是文化與經濟聯袂下的複合體,市場和利潤是它生存的最大動機。

可以說,它作為一種商品,這種商品的目的在於促進大眾的消費和娛樂。而時尚雜誌也從未掩飾自己的消費主義意識形態,幾乎所有的時尚類雜誌都旗幟鮮明地擺出自己的消費主義價值取向。1993年《時尚》在《創刊號主編寄語》中說明這本雜誌是“側重於體現消費主義文化的傳播,引導人們在吃、住、行、購、遊這現代旅遊六要素中的種種文明消費”。

時尚類雜誌普遍將受眾對象定位為懂得享受生活的“成功人士”和白領階層,一再彰顯自己作為“新富人”指南的身份地位,通過強調高收入、高消費人群所謂的品味和高雅情調來標榜自身的精品意識和檔次。王曉明先生曾對作為社會階層的“新富人”和作為文化符號的“成功人士”進行過細致的分析,他指出“並不是先有了大批的‘新富人’,然後才派生出‘成功人士’的流行形象,嚴格說來,作為社會階層的‘新富人’和作為文化符號的‘成功人士’,其實是攜手共生、結伴而行的,後者既構成前者的一個部分,又同時參與塑造了前者,‘新富人’在今天的種種麵貌,正有相當一部分是取樣於‘成功人士’”。在這個隨著“新富人”階層的膨脹而結伴而生的“成功人士”的形象,以及凝聚在它背後的一係列流行的生活模式、價值觀念乃至曆史和人生哲學的流行過程中,傳媒業和商業廣告功不可沒。其中,時尚雜誌與其說是整個“成功人士”生活方式和生活理想的敘述場所,不如說是以“新富人”為代表並為其量身定做的現代傳媒。

然而,這個在當今中國社會結構中剛剛占有一席之地就已遙遙領先的“新富人”階層在人員構成方麵差異巨大,既包括私營企業家,“三資”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還有部分承包者以及一些文化名流;不僅如此,“新富人”的基本成分也在明顯變化,最初一些遭受社會排斥、缺乏“背景”、不得不冒險下海從商的邊緣人,很快就被淘汰,而來自社會中上階層、擁有各種社會資源,甚至幹脆就是身居官位的人,逐漸取而代之。

二、“半張臉的神話”的白領階層敘述

白領是中國社會結構類型中相當特殊又曖昧的群體,他們大多20-40歲,大學水平以上,接受過良好的正規教育。他們並沒有固定的資產,收入也不算很高,他們是以知識和能力贏得進入“新富人”的門票。時尚雜誌為大眾塑造了這樣一群人物:他們年輕而富有教養、氣質從容、談吐不凡,但大眾卻隻知道他們如何消費,休閑,不知道他能如何獲得成功;隻知道他們彬彬有禮,從容不迫,卻不知道他們內心的複雜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