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朱執信對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研究綜述(1 / 2)

朱執信對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研究綜述

曆史哲學

作者:張曉靜

摘要:朱執信對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近年來學術界關於朱執信的研究,成果也很豐富,文章綜述學術界關於朱執信對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的研究,這既是還原朱執信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上的應有位置,又讓我們更全麵地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成果。

關鍵詞:朱執信;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研究綜述

朱執信是中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活動家,對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學術界也就朱執信對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發表了許多論文與專著,本文以1919年為分界線,把朱執信對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研究,進而把學術界對此的觀點進行綜述。

朱執信從1905年到1920年發表了多篇文章介紹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在1905年至1907年期間,在《民報》上發表了《德意誌社會革命家列傳》、《論社會革命當與政治革命並行》等文章,介紹社會主義思潮。在俄國十月革命之後,他又相繼發表了《中國存亡問題》、《民意戰勝金錢武力》、《野心家與勞動階級》、《新文化的危機》等,這一時期他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更加深入,已經接近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者的水平。

一、朱執信對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初步介紹

1905年,朱執信開始在《民報》上發表政論文章,介紹馬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比較係統詳細的介紹早期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是朱執信於1906年1月在《民報》上發表的《德意誌社會革命家列傳》,對於這篇文章的內容,學術界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

首先,學術界普遍認為,在《德意誌社會革命家列傳》中朱執信介紹了馬恩的生平。陶明蘭在《朱執信對社會主義的介紹與研究》中,認為朱執信對馬恩“寥寥數字的介紹卻清晰地勾畫出了馬恩倆人的親密戰友關係及其作為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的偉大形象”。

其次,在這篇文章中,朱執信著重評介了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這篇文章主要涉及三個主要方麵:一、朱執信認為《宣言》中馬克思所說的社會主義與以往的各種所謂的社會主義不同,是科學的社會主義。其中代表性的觀點有:郭麗蘭在《朱執信對馬克思主義著述的翻譯和傳播——以〈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為例》中,認為:“《共產黨宣言》是對以往各種社會主義的超越,它並不是“空想”、“烏托邦”式的,而有著實實在在的實施綱領和實現途徑”。二、朱執信詳細論述了《共產黨宣言》的階級鬥爭觀點,他認為階級鬥爭是客觀存在的,是人類曆史發展的主要線索。袁春豔在《同盟會時期朱執信的社會主義思想探析》中,認為“朱執信承認階級存在,即封建階級、資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朱執信承認階級鬥爭是推動曆史前進的動力”。三、朱執信還翻譯了《宣言》的十條綱領,這是資產產階級革命派向中國人民介紹馬克思主義的開始。

二、朱執信對早期馬克思主義的應用

在1905年至1906年期間,這一時期朱執信留學日本,在《民報》上發表了《論滿洲雖欲立憲而不能》、《論社會革命當與政治革命並行》、《心理的國家主義》、《土地國有與財政》等一係列文章。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論社會革命當與政治革命並行》。

對於社會革命與政治革命的問題的研究,本文就把《德意誌社會革命家列傳》與《論社會革命當與政治革命並行》這兩篇文章的觀點結合起來,再綜合學術界的一些看法,對這個問題進行具體的論述。

在《德意誌社會革命家列傳》中,朱執信把革命的形式分為兩類,即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並對這兩種革命形式進行具體的界定和說明,又闡述了它們之間的關係。趙凱榮認為,朱執信首先區分了兩種革命,並對其性質進行簡單界定。政治革命就是平民反對政府,社會革命就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其次,朱執信又分析了兩種革命的難易程度,即政治革命是多數人反對少數人,而社會革命的阻力則既有“富族”,又有政府,導致“有政權與有資財者合,則在下之貧民無以抗也”。固朱執信認為馬克思的革命是一種社會革命,並認為在當時的中國,社會革命必須與政治革命並行。從學術界對朱執信的這些思想的分析不難看出,他逐漸地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觀察和分析中國當時的社會現象和階級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