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批判性思維看待當今的“國學熱”
曆史哲學
作者:魏婷
摘要:批判性思維是指對所學的東西的真實性、精確性、性質和價值進行的個人判斷。批判性思維提倡的是懷疑精神,要求人們不迷信書本、不盲從權威,有一個明辨是非的智慧頭腦。就今天所出現的國學熱,我們應該用批判性的眼光來看待這一現象。①國學熱即中國傳統文化學習的熱潮。近幾年來,許多研究中國傳統文學的學者,都呼籲、提倡,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要忘本。於是這些學者就進而以不同方式進行了不同影響的宣傳,激起了中國人民對重學中國傳統文化的激情。文言文是國學的精華,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義務學國學,宣傳國學。隨著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社會文化建設的需要,國學熱又熱起來了,弟子規、三字經等傳統的國學作品從央視走進了課堂,走進了尋常百姓家。這種現象如作為傳統文化回歸可以看成是社會發展中的理性選擇,但有人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這樣的回歸是文明的倒退;也有人堅持,並將國學作為視為民族信仰的主題,更有人將它和“五四新文化運動”相比,提出了另一種論調。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 國學 國學熱
這次國學熱的出現與近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麵對當今社會出現的國學熱,我們應該看到“熱”的背後所出現的問題。
一、 當前“國學熱”興起的主要原因
(一)中國近年來經濟的持續發展引發了國學熱
我們知道,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間,中國從一個曾經在經濟、政治、文化方麵遙遙領先於世界的大國,淪落為在西方的洋槍洋炮麵前不堪一擊的封建帝國。巨大的反差,使國人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感情色彩明顯占據上風,認為中國社會之所以淪落到那個樣子,全是傳統文化、儒家思想惹的禍,於是乎批判傳統文化,否定儒家思想就成為了鴉片戰爭以後的主流思潮,主要表現在太平天國起義時期、五四時期、全國解放初期、“文革”時期和改革開放的最初十年。儒家思想先後遭遇過數次大劫難。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間,我們的社會走出了過去那種封閉保守的僵化狀態,由以階級鬥爭為綱走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在各個方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與國際社會交往的日益頻繁,中國人越來越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曆史,越來越需要表明自己民族所具有的獨特價值的東西,這就激發了中國人複興傳統文化的強烈願望。當我們試圖從傳統中尋找能代表我們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象征時,挖掘傳統文化及儒家思想中有價值、有益的思想資源就成為很自然的事,這也是我們這個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一種表現。這也許就是當今國學熱產生的一個原因。
(二)國際形勢的巨大變化引發了國學熱
在國際上,這個變化主要表現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蘇聯解體、東歐巨變以後,馬克思主義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和危機,社會主義失敗論、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共產主義渺茫論一時間各種思潮風起雲湧,在思想文化領域和意識形態領域出現了一些空白和迷茫。一個人總是需要有一種精神力量支撐的,這種思想不去填補,別的思想就會去填補,在這種背景下,人們發現,傳統文化中就蘊藏著豐富的思想內容,而有些內容恰恰是我們當前建設所需要的,因而從這種意義上來分析,從我們的傳統文化資源中尋找另一個精神的支柱,建構一套屬於自己的道德信仰體係,就成為一種現實需求。這大概也是國學熱興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二、用批判性思維看待今天的國學熱
批判性思維是高素質的重要標準之一。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批判性思維就是仔細檢查我們自己的思維和他人的思維,使我們的理解力得以提高,從而更清晰更全麵地認識世界。批判性思維不是僅指一種思維方法,而是指對包羅萬象的世界進行認識的所有思維方法的總和。批判性思維的內容是豐富的,美國學者約翰和查非明確指出,組成批判性思維的主要活動有:能動性思維;獨立思考;仔細研究情況或問題;樂於接受新事物和不同的觀點;以論據和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有條理地討論我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