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宋代院體花鳥畫的“富貴”風格
曆史哲學
作者:王婷
摘要:宋代是中國古代花鳥畫空前發展並取得重大成就的時期。富貴風格是表達宋代院體花鳥畫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宋代院體花鳥中,富貴風格的藝術表現主要在造型、用筆和賦色三個不同的層麵,其對後世花鳥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提倡和諧社會的今天更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富貴風格;原因;特征;藝術表現;影響
宋代院體花鳥畫在總體上是“富貴”的,追求一種精工富麗,傳神生動的皇家氣質。它以設色明麗,工筆規整,畫工精細,物態生動的表現形式傳遞著“詩”的意境,透露著宮廷藝術的“富貴”意蘊,粉飾著政治上的祥瑞和繁榮。祥瑞富貴的表現題材所表現出的對錦繡前程、富貴榮華的美好向往。其藝術成就達到了中國宮廷繪畫的最高峰。
從大唐皇朝風格到西蜀黃筌宮廷花鳥畫都滲透著一種皇家氣質。這是經由宮廷審美意識到達於雍穆作風的一種確定。所謂“富貴”風格,就是以這種“雍穆作風”為基礎,具體落實到造型、用筆、賦色的畫法上,這些都屬於繪畫技法。筆者以為,這種富貴風格也體現在繪畫的取材上。
一、技法上的富貴風格
(一)慎嚴精緊的造型
“富貴”風格的造型特點,是慎嚴精緊。對於“應物象形”,基本上持重視客觀現實的態度,把握物象的藝術往往不失物象本身的物性,物理,因此畫家觀察審視物象不敢草率,必須精到把握不可。如黃筌《寫生珍禽圖》的造型非常的“準”達到了寫實的地步,既得物象動態的自然之理,又得物象質感的自然之表。造型準確的無懈可擊。圖中的鳥禽、草蟲之種種,都具備了觀察精審的功力。圖中蜜蜂、螞蚱等微小的昆蟲都畫得結構準確,盡不失物象本身的物態、物性、理性,無懈可擊。
再如王凝的《子母雞圖》對於動態造型與神情的處理絕妙。所畫的物象單純,是一隻母雞與一群小雞,所以母雞與小雞的神情交流是這幅畫美的關鍵所在,而此圖在這一點上處理的非常成功。畫者利用主體母雞微蹲傾聽一小雞的訴說之動態,肯定了整體造型的流向。通過對母雞與小雞的各自細致描繪,使整體外形顯的收放有度,而顯的有節奏感。
(二)工整嚴謹的用筆
其用筆特點是工整嚴謹。 王凝的《子母雞圖》特別體現了“用筆極細,殆不見墨跡,但以輕色染成,謂之寫生”的“小筆精妙”黃筌畫法特點。畫法筆觸極盡細致,特別是對雞頭頂生長的細羽的刻畫清晰分明,周密細致,不能不令人驚歎;此外,精妙還體現在次要的部分羽毛的處理上,母雞背尾部羽毛部分,能從微妙的暈染、白粉畫羽軸、細筆絲毛的嚴謹處理之中,再次感覺到“小筆精妙”的筆法。
此圖被視為宋初黃筌畫派的代表作,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都是當之無愧的。工整風格中的雍容華貴,沉穩大度中的嚴謹精微,深得黃筌精神之要。特別是對於什麼是“富貴態度”,自黃筌的《寫生珍禽圖》以來,此圖從一個側麵再作了說明。同時也表明了黃筌“小筆精妙”畫法在北宋被繼承和發揚的情況。
(三)沉著明麗的賦色
其賦色特點是沉著明麗。明麗之色下麵必有墨色或沉著色打底的作畫步驟,保證了視覺的中庸感。沉著又不失鮮豔,明麗而盡除漂浮的中國畫用色原則。
再如趙昌《寫生杏花圖》中畫花以設色明潤、筆跡柔美得花卉芳豔之趣。用淡墨細勾花形,把正反俯仰透視轉折的關係表現的惟妙惟肖。利用絹底色細心的染每一片花瓣,突出於絹麵的白粉使杏花顯得特別有立體感,兀然而出。這種設色的方法頗為明淨,視覺效果有“花則含煙帶雨,笑臉迎風”的詩意。特別以枝梗用濃墨打點,石綠加醒的色彩與質感對比襯托出來的白花,顯得格外提神。因此,千年以後來看趙昌的寫生杏花,還是設色如新而欣欣向榮。這應該是“寫生趙昌”以自然為師的所得吧。全圖既表現了欣欣向榮的蓬勃氣氛,又發揚了宮廷畫家那種工致嚴謹、獨具匠心的畫風;既清新自然,又沒有傳統宮廷畫院的附庸風雅、忸捏作態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