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生英語口語課堂參與度:觀念與歸因(1 / 3)

大學生英語口語課堂參與度:觀念與歸因

教育論壇

作者:劉慶瑜 陳媛媛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於探究大學生在英語口語課堂中的參與意識,以及影響大學生英語口語課堂參與的因素。本文采取了課堂觀察和采訪兩種方式,以一個由35名學生構成的口語班作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有以下三種因素影響學生課堂參與:外教與學生的特點;外教的反饋;學生的英語水平。同時本研究還就如何提高學生口語課堂參與意識提出了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參與意識;大學生;外教;口語課

一、引言

中國從1979年開始經濟改革以來,現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從1979年到2005年,中國的GDP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長,因此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投資者來到中國。(Morrison, 2006) 與此同時,中國國民由於各種目的,如:經商、旅遊、教育等,出國的人數激增。這一趨勢造成人們對於國民英語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英語口語水平。在這一趨勢的影響下,中國的大學大量招收母語為英語的外國人作為英語教師以給中國學生提供有效的英語輸入,並激勵中國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Carless & Walker 2006) 到目前為止,我國大部分的英語口語課都是由母語為英語的外籍教師擔任。然而,有研究表明,這一事實並不總是產生積極的影響, Rao(2010)在研究中發現,學生常常會因為外籍教師無法指出他們課堂中犯的語言錯誤、學習方法和文化因素等原因而對教師感到失望。同樣的,外籍教師有時也會抱怨中國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高。師生之間的這一矛盾令雙方在教學過程中並不順暢。Rao(2010)在研究中發現,學生在課堂上容易厭煩,注意力不集中,考試成績不理想,進而對課程失去信心。而教師在麵臨學生考試分數低的情況時也許會過度地批評學生,並開始質疑他們的教學能力。

因此筆者認為有需要解決外籍教師與學生口語課堂參與的認知觀念及態度之間的矛盾。Rao(2010)認為這種師生之間的不和諧是不同的教學風格引起的。在這一背景下,本研究探究大學生在外籍教師英語口語課堂中的參與情況及影響其課堂參與的因素。

二、研究綜述

(一)課堂參與

近年來,教育界越來越關注學生的主體性,“課堂參與度”這一概念也愈來愈受到學者們的關注,國外學者測量課堂參與度的方法主要通過“學生可觀察到的行為(言語交流、非語言行為等)和觀察不到的行為”。(Allwright & Balley,1991)研究結果顯示,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學生比那些未能積極參與的學生學習成績更高。(Nunn, 1996; Weaver & Qi, 2005)

(二)外籍教師

英語作為一種世界性語言,其地位越來越重要。因此,在亞洲對外籍教師的需求量逐漸增長,以期外籍教師能創造更好的英語學習環境。然而,我們聘請的外籍教師並不總是受到英語學習者的歡迎。英語學習者對於外籍教師的看法錯綜複雜,大體上認為外籍教師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模仿環境,同時也認為外籍教師總是以禮待人,與其關係融洽;然而也有學習者指出外籍教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無法聽懂教師的上課內容,英語水平高的則希望教師能提高教學內容的難度,常常這兩種不同水平的學生在課堂參與過程中表現的不夠積極。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

1. 中國大學生眼中的外籍教師口語課堂參與觀念如何?

2. 阻礙中國學生積極參與外籍教師口語課堂的因素有哪些?

(二)研究對象

本項目研究對象為江西某高校一名外籍教師口語課堂。本堂課的學生為該高校的本科二年級,總共35位,他們都是江西籍人,文化背景相似,都表示願意參加此項研究。同時他們的英語水平大體處於中等偏下水平。本堂課的外籍教師是一名美國人,在本校擔任了近三年的口語教師。她在美國的本科學校所學專業為對外英語。在教學過程中,她也和筆者一樣對於學生的課堂參與存在著困擾,筆者與其交流許久後決定對此進行研究,她表示非常樂意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