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的改革與發展(1 / 2)

淺析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的改革與發展

教育論壇

作者:張惠

美術教學論課程作為高師美教專業的一門必修課,一直以來,在理論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術教學論課程的開設,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課堂實踐教學能力,豐富和鞏固學生的美術教學理論知識。為其日後順利走上講台打下堅實的基礎,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尤其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入和發展,美術教學論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

現代社會,格外重視學生審美素質的教育,強化基礎教育已經成為中國當代教育的一項基本策略。尤其針對九年義務教育,國家在新頒布的新課程教學改革綱要中,就明確提出了美術課作為中小學的一門必修課,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由此,也對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個教授了該課程十餘年的教師,筆者對此深有體會。目前,高師美術專業畢業的學生,普遍缺乏相關的教學經驗和理論知識,實踐教學能力較弱,對現行的教學改革缺乏基本的認知和理解。這也從另一個側麵反映出,目前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存在的問題。

由於多年來,我國在美術教育實踐創新上相對比較薄弱,因此,可借鑒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也比較落後和陳舊,理論指導過於片麵和枯燥,導致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狹隘的課程觀。新課改提出的一個重要目標內容就是:實現美術基礎教育課程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轉變。因此,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就更突顯出其重要地位和意義。怎樣才能培養出符合新課改要求的師範生,成為每一個高師美術理論教學課教師所需要思考的問題。在課程改革的道路上,隻有通過不斷的改革和創新,才能實現新課改所提出的目標和要求。讓師範生形成對美術教育學科的正確認識,並建立起正確的基礎美術教育課程觀,將教學工作與基礎美術教育緊密結合。

如何在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中,形成和建立一個良好的教學模式引導師範生更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達到新課改提出的要求,需首先明確以下幾個方麵:

一. 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的內容和目標

美術教學論是高師美術教育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該課程從理論的角度上,闡述了中小學美術課的基本內容、教學大綱、教學目的及教學方法等基本理論知識,在此基礎上,讓師範生逐漸向實踐環節過渡,引導學生進行備課、試講等內容,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相聯係。

美術教學論課程的目標,就是理論聯係實踐,培養師範生的基本素質與教學能力。在新課改中明確提出了“雙基”的概念,即基礎理論知識和基礎美術技能,要求中小學生既要學習基礎美術理論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的美術基本技能,這就要求師範生在科學理論和方法的指導下,解決來自學習和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同時,能夠進一步開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創新,不斷學習和吸收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在掌握了係統的美術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試講、實習的實際鍛煉,成為具有獨立從事中小學美術教育活動能力的專門人才。

二. 美術教學論課程與新課改的聯係

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總結如下:(1)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個性;(2)切入並豐富學生的經驗係統;(3)幫助學生建構人類知識的完整圖景;(4)提高學生的需要層次。這一教學目標體係,是針對教學的共同目標提出的。①

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應對這一目標,將基礎教育培養放在首位。作為培養中小學美術教師的高等院校,應注重對師範生全麵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因此,高師美術教育應與基礎美術教育相結合,推行高師美術教育改革的關鍵在於加強對基礎美術教育的關注、參與和研究,美術教學論課程應根據基礎教育的發展狀況對教學目標做出調整。②由此可見,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與新課改之間,有著緊密的聯係。

目前,我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方麵,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根據2001年7月頒發的《全日製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分析,主要有以下三點:1.課程的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2.過於強調學科中心,過於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3.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③因此,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在內容安排和教學方法上,都應有目的性進行調整,使之更加切合實際,以順應新課改所提出的要求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