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學語文教材外國文學作品教學的研究
教育論壇
作者:劉曉瑭
摘要:外國文學作品走進我國中學語文教材已有近百年的時間,曆經了由少到多、由粗到精、由單一到多元、由工具性到人文性、由不自覺到自覺的坎坷之路。在中學語文教材研究領域中,外國文學作品逐漸受到學者們的關注。本文就教學這個方麵進行簡要的回顧和梳理,有助於下一步研究的深入和擴展。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材;外國文學作品;教學定位;教學策略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教材的選文要具有時代性和典範性,富於文化內涵,文質兼美,豐富多彩,難易適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直至今日,外國文學作品入選中學語文教材的比例日益增加,出版的教材中已涉及到外國戲劇、散文以及小說,並且選文的篇目涉及到外國重要文學流派。這些入選作品一方麵改變了語文教材的結構,給語文教材注入了新的血液,增加了新的能量,同時開闊了中學生的視野,使他們積澱了豐富的外國文學知識,也完善了他們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麵,外國文學作品中的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引起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生的強烈反響,對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產生了積極而又深遠的意義。可以說,外國文學作品在我國中學語文課本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中學語文教材外國文學作品的教學定位
外國文學作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定位直接關係到語文教學的質量。如何更好地抓取外國文學作品課文中的重點,如何將這些內容呈現於課堂教學中是研究重點。分析外國文學作品的特點是基礎,而在此基礎上多方位明確定位教學內容則是關鍵,明確的教學定位、清晰的教學目標能夠使教學活動指向性更明顯,才更容易呈現出教學內容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這是更全麵地探索課堂呈現的可能方式。因而對外國文學作品進行教學定位就突顯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外國文學作品作為語文學科學習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教學定位必然限定在語文學科教學定位之中,外國文學作品也是“逐步培養學生全麵綜合的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當符合語文學科教學定位的要求,根據外國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應當定位在激發學生對異域文化的興趣,使學生理解不同的語言形式,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上。
根據年齡心理特點以及作品的不同類型進行教學定位。中學階段個體身體生理發育十分迅速,使他們產生了成人感。此時,教學定位對於懷有急切希望的初中生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們學習的熱情與興趣。不同類型的外國文學作品在教學時有著不同的側重點,應定位於突出不同體裁的特色,以廣泛的題材美化學生的心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在教授這些課文時若是隻注重於單篇課文講求知識點的麵麵俱到,學生的關注點就會因為過於分散而無法掌握其中關鍵,因而應當注意以類型突出其鮮明的特色為重點。
二、中學語文教材外國文學作品的教學策略
1.注重背景的還原
教師在外國文學作品的課堂中,應當就課文論其具體的文化背景,使學生更好地設身處地來理解作品,讓他們發現不同國家的作品體現出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的文化背景會孕育出不同的作者,顯現出與中華文明不同之處。作者身處於怎樣的時代背景與其寫出來的作品旨意息息相關。在黑暗壓迫的年代,作者的創造目的就可能包含反抗舊勢力的控製與威脅,期待打破舊秩序,建立美好新生活的期待;在經濟走向繁榮,文化開始複蘇的年代,作者的作品就可能批判現實社會的不平,同時讚頌美好的品質,滿溢對未來的希望,對幸福的期待。同時,作者自身的家庭構成也對其人格與品質有著重要影響,人格與品質又能影響其寫作風格,“文如其人”也是教師應當引導初中生體會的一個要點。不論是文化背景還是時代背景,都是為更好地還原作品,使學生貼近作者,進而理解作品的方式。
2.把握作品特色、了解名家的作品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