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音樂教育心理學視野下的初中歌唱教學(1 / 3)

論音樂教育心理學視野下的初中歌唱教學

教育論壇

作者:寥雲雲

摘要:歌唱是一種表演藝術,是人類表達情感的特殊音樂活動,而歌唱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為樂感的培養、情感的培養和心理素質的培養。歌唱表演中的情感主要來源於主體音樂表演中情緒體驗程度,從音樂教育心理學研究視角分析,這個過程主要包括情緒的刺激、情緒的記憶和情緒的強化三個階段。歌唱是音樂教育的主要手段,很多音樂家和教育家都十分重視歌唱的作用,因為歌唱可以給人的直接的音樂感受和體驗。本文從音樂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闡述了在初中音樂課中歌唱教學是如何進行情感體驗教學,提出了歌唱教學中應更多的關注學生對歌曲內在的情感體驗與表達,提高學生們的品位賞聽能力,全身心的投入到歌唱之中,使其身心得到愉悅和美化,從而樹立良好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歌唱教學,情感體驗,情緒刺激,情緒記憶,情緒強化

歌唱是一種表演藝術,是人類表達情感的特殊音樂活動,在柯達伊的音樂教學體係中他將歌唱教學看作是音樂教育的主要手段,同時很多音樂家和教育家都十分重視歌唱的作用,因為通過歌唱可以使學生直接感受到音樂旋律和曲調的美感,從而更好的體驗和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內涵。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通過音樂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1]學生們通過歌唱的學習和表演是實現新課標內容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

音樂教育心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涵蓋心理學、教育學及聲樂學,主要研究的是歌唱者在藝術表演過程中的心理活動規律。由於生理條件、心理狀態因人而異,使得聲樂教師在教學中更應遵循教學法則之間的內在本質聯係,這種聯係在一定條件下決定著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態變化,最終將其培養成能夠獨立進行聲樂藝術表演或聲樂教育實踐的高級專業人才。

一、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情感體驗的重要性

新課標的第一項就指出了音樂教育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這體現了音樂這門課程是一門獨特的表情性、審美性的人文藝術課程。而音樂課最常見的也是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就是歌唱,在歌唱的學習和表演中,學生們能直接的感受音樂作品帶來的旋律音調美,通過對旋律音調把握,才能很好的感受音樂作品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內涵。

音樂它是一門能啟迪和表現情感的藝術,隻有通過音樂情感的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過程中“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對於初中學生來說,他們進入了人生的青春期,麵臨著人格再塑造的第二誕生時期,他們的內心交織著錯綜複雜的矛盾和思想。因此,這個階段對於初中生來說,音樂歌唱教學中的情感體驗與培養是非常至關重要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首先,加強歌唱情感的體驗,可以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來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能學會很好的與他人溝通、融洽相處;其次,音樂作為“教化”人的一項藝術,它可以使學生們的心靈得到淨化,陶冶學生的生活情操;再次,歌唱中情感的體驗能使學生們從中享受到審美的愉悅,從而培養其更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二、音樂教育心理學視野下的情感體驗的特質

從心理學上講,“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它是人對外界事物的態度,是人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從藝術價值上看,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是最容易激發和調動情感的,並能很好的實現個人的修養。”[2]

相關的研究認為,“音樂的情感體驗是指音樂欣賞者和表演者在進行音樂作品欣賞和實踐時,將自身的內在情感與音樂作品本身所要表達的情感內涵進行交流,以獲得對音樂情感的認知過程。”

在音樂教育心理學這個研究領域裏,將音樂的藝術情感分為三種形態:第一種是音樂的基本情感,即非喜、怒、哀、樂這些特殊化情感,它僅是一種直覺層麵上存在的情感色彩,具有時間的限製性和無法控製性等特點;第二種是音樂的特殊情感,即我們常說的喜、怒、哀、樂這些帶有色彩的特殊性情感;第三種是音樂中聯覺引起的情感,也即說音樂活動中由聯想引起的與音樂本身相關的情感體驗。

那麼,何為歌唱中的情感體驗呢?歌唱在普通音樂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學生們進行藝術實踐、音樂表現的常用手段,通過人自身的“樂器”來傳遞音樂的情感內涵。歌唱者可以通過兩個途徑來切身體會歌曲的情感:首先是通過自身的聽覺,感悟音樂的旋律色彩、節奏快慢、歌曲體裁等;其次就是根據文本的歌詞意思來領悟和理解歌曲是革命意誌、英雄讚歌或是對生活的熱愛等情感內涵。

三、影響歌唱表演情感的聲音載體

影響歌曲情感的表達有諸多因素,從音樂音響形態的本質上看,情感直接與歌唱表演的速度和力度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