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英漢思維差異的大學英語寫作之負遷移問題(1 / 2)

基於英漢思維差異的大學英語寫作之負遷移問題

教育論壇

作者:薑承琳

摘要:眾所周知,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於英漢思維存在著一定差異,很多學生都會不自覺地依賴漢語思維,從而影響到英語學習的效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母語負遷移”問題。那麼,如何兼顧英漢思維差異,實現英語學習的正遷移呢?本文主要探討基於英漢思維差異的大學生英語寫作負遷移問題,從母語負遷移的概念入手,從文化、詞彙、語法、語篇四個方麵研究了母語負遷移對大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並結合本人的實際教學經驗探析了實現英語寫作正遷移的途徑,目的是提高現代大學生英語寫作水平。

關鍵詞:英漢思維差異;大學英語寫作;負遷移問題

大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不僅直接影響到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成績,而且關係到大學生能否順利畢業乃至以後的工作方向。然而,大學英語寫作一直是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的薄弱環節,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弱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運用漢語思維來思考英語問題。語言作為人類思維的工具,不同的思維模式決定著不同的語言模式,英語和漢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體係,中國大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常常會受母語思維模式的影響,從而導致英語寫作“不中不洋”。那麼,母語負遷移對大學英語寫作有什麼影響呢?我們又該如何克服英語負遷移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一、母語負遷移概述

在外語的學習中,母語對於學習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這種“母語遷移”現象已經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可。根據教育心理學的原理,母語對學習者學習外語的正麵的、積極的影響,稱之為正遷移;母語對學習者學習外語的不利的、消極的影響叫做負遷移。

在外語學習過程中,母語負遷移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但是也是阻礙學習者學習外語的最大障礙。要想學好外語,就必須想方設法克服母語遷移現象,真正融入到外語的語境語法中,學會運用外語思維來學習和思考。比如,中國大學生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常常會不自覺的運用漢語思維來表達,如“see a book”、“eat medicine”等等,成為了大家戲說的“標準”的“漢式英語”。

二、母語負遷移對大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

文化、詞彙、語法、語篇都是大學英語寫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麵就從這四個方麵就母語遷移對大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作簡要分析:

(一)文化負遷移對大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

中西方文化是不同的,中國大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中方文化,中式思維和中國文化都根深蒂固,在實際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很多大學生總是傾向於用中式文化標準來衡量西方文化,並將這種文化思維方式帶入到英語寫作中,寫出的英文作文不倫不類、不中不洋。

比如,在在大學英語第一節寫作課,我安排了一篇題為“self-introduction(自我介紹)”的作文,受中式思維以及中國文化的影響,多數學生都對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愛好、家鄉等作了介紹,其實,這是中式文化和中式思維的結果,真正的英國人在作自我介紹時,往往更加注重自己的理想、自己崇拜的人、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等。

(二)詞彙負遷移對大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

詞彙是句子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西方思維的差異也常常表現在詞彙的運用方麵。一些大學生作文中常常出現臆想的中式英語,如“under his help”(固定搭配應為“with his help”)、“make success”(正確搭配應該是“achieve success”)等。

對於連詞的運用中西思維也有很大差異性。一次,一位大學生在他的作文中寫道:“Although I love him ,but he doesn't.”(雖然我喜歡他,但是他並不喜歡我),其實,在英語表達中,並不需要兩個詞同時運用,正確的表達為:“I love him ,but he doesn't.”

(三)語法負遷移對大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

語法學習是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英漢思維差異導致的英語語法錯誤也常常出現在大學生英語寫作中。比如,一位大學生在寫作中寫道:“Spoken English should be attached importance to.”(正確表述應為:“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spoken English.”)這在大學生英語寫作中是比較普遍的語法錯誤,當“動詞+名詞+介詞”所構成的詞組用於被動態時,我們不是把它作為一個及物動詞看待,而是把其中的“動詞+名詞”看作是“及物動詞+賓語”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