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語言教學中英語文化缺失的成因及對策分析
教育論壇
作者:倪博
摘要:任何語言都有一種專屬的民族文化存在於其中,了解和積累這些文化,對這門語言的學習會帶來巨大的幫助,但是現階段我國的一些大學英語語言教學中英語文化缺失的現象是比較嚴重的,對此文章從以下的內容分析了這種情況的成因,並給出了一定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大學英語;語言教學;文化缺失
文化在一門學科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現階段的一些大學英語的教學當中,英語文化淡漠的情況還是經常的發生,降低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是有多方麵的原因引起。以此,找到其中的原因,並且給出一定的解決策略是現階段大學英語教學中應該解決的問題。
一、 具體的原因
1、教師沒有重視文化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
在應試教育的製約下,對語言和語言文化的忽視情況比較嚴重,大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四六級考試可能是他們最終的目的,因此在平時用英語和他人交流的機會就會非常的少。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教學內容大多都是來源於教材當中,通常認為,隻要講完了教材的內容,學生聽懂了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對英語語言的學習上意識不強,而且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就更難提起,而關於語言在書本知識當中也是很少的提及。即使有的英語老師認識到了語言的重要性由於一節課的時間有限,也很難對語言文化利用過多的時間進行講解,嚴重的限製了對這方麵的宣講。
2、教學大綱的限製
大學英語專業的目的是將複合型的人才培養出來,不但要擁有牢固的語言基礎,而且還要對豐富的文化進行積累。但是現實卻很難滿足,聽、說、讀是教材的主要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度的偏重於對語法、詞彙的學習,對語言文化在英語中的作用上完全忽視了。以此,現在教學大綱的編寫,完全沒有達到學生學習語言的目的,在培養國際交流人才的時候,編好的大綱就更難滿足實際教學的發展。
3、語言教學滲透文化不足
隨著新的課程標注的推出,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主張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是過於把持課堂,對詞彙、語法的教學還是非常的重視,認為沒有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就沒有辦法利用語言去交流,對語言形式的重視過於在乎,對語言的產生意義上沒有很好的進行理解。因此,在課堂上對語言文化的教學就會非常的少,進而枯燥、教條的情況就會存在於課堂的教學。
4、缺乏一套完整的評價機製在英語文化當中
對英語四六級的考核是大學英語的一個判斷標準,對文化的考核上卻是非常的少,考試因此成為了英語學習的一個最終的目標,對於一些實踐,簡直就是走形式,在對四六級知識進行學習的時候,也是對語言形式的學習,記單詞、背語法,已經成為了學生們的主要學習方向,語言文化知識很少被學生所認知,對英語語言文化的評價上根本沒有形成一套固有的評價機製。
二、麵對問題給出的解決對策
1、大學英語教師要轉變觀念
當代的大學英語教師,要對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的觀念上進行改變,要細心周到的進行備課,在對語言進行重視的基礎上,對相關的文化知識要適當的進行補充,將文化和語言有效的在一起進行融合,例如,老師在對某課進行講解的時候,涉及到了西方的文化,老師要在課前收集一些關於這方麵的資料,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等方式,為學生播放有關文化的內容,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發學生對語言文化的認識。使學生在對風土人情進行了認識的前提下還對語言知識上進行了學習,這樣對他們視野的開闊上會帶來極大的幫助,對語言的重視進而也會提升上來,將他們對語言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調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