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際與禮貌原則
經法縱覽
作者:周義娜 王孝霞
摘要:本文主要討論 Leech 禮貌原則中的策略準則和慷慨準則。論述了禮貌原則產生的原因、內容及其用法, 並例舉了一部分中外文化中對 “禮貌” 理解的差異, 旨在幫助廣大英語愛好者在掌握語法知識的基礎上, 能夠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際。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禮貌原則
禮貌是人際交往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禮貌原則就是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把不禮貌的信念減弱到最低限度,不一些對聽話人或第三者來說是不禮貌的話,或是略去不說,或是婉轉,間接地說出來。英國著名的語言學家Leech指出,人們為了不直截了當地觸及對方的“麵子 ” ,隻能拐彎抹角,含蓄間接的表達其真實的信息,而讓聽著自己去理解他的“ 言外之意”。
一. 禮貌原則的定義
1. 西方的禮貌準則英國著名語言學家 Leech 提出的禮貌原則向來被推崇為禮貌原則的經典概括,他根據英語文化和語言的特點提出禮貌原則包含六項準則:(1)策略準則(得體準則):盡量減少他人付出的代價,盡量增大對他人的益處;(2)慷慨準則(寬宏準則):盡量減少對自己的益處,盡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價;(3)讚揚準則:盡量縮小對他人的批評,盡量增強對他人的讚揚;(4)謙虛準則:盡量縮小對自己的標榜,盡量誇大對自己的批評;(5)讚同準則,又稱一致準則:盡量縮小與他人的不同意見,盡量誇大與他人的相同意見;(6)同情準則:盡量縮小對他人的厭惡,盡量擴大對他人的同情二中西禮貌原則的異同點。
2. 東方禮貌原則
顧日國先生根據漢語言文化中的禮貌特征,在 Leech 的理論框架的基礎上研究漢語中的禮貌現象,總結了與漢語言文化有關的禮貌準則,提出漢語禮貌五準則:第一,貶己尊人準則:指謂自己或與自己相關的事物時要 “貶”、要 “謙” ,指謂聽者或與聽者相關聯的事物時要 “抬”、 要 “尊”;第二,稱呼準則:指人們出自禮貌,在互相稱呼時仍按“上下有義、 貴賤有分、 長幼有等” 的傳統來體現人際交往中的社會關係;第三,文雅準則:出言高雅、 文質彬彬往往被人認為是懂禮貌、有教養,文雅準則的重要內容仍然是“先用雅語、 禁用穢語;多用委婉語,少用直言”;第四,求同準則:這與“臉”、“麵子” 有關,所謂求同,就是注意人的身份和社會地位要保持相稱,說話雙方力求和諧一致;第五,德、 言、 行準則:指在行為動機上盡量減少他人付出的代價,盡量增大他人的益處;在言辭上盡量誇大別人給自己的好處。
二. 中西方禮貌原則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1. 共同點
Leech 的策略準則和慷慨準相當於中國的德言行準則,讚揚準則和讚同準則相當於中國的求同準則。 在Brown和Levinson的禮貌框架裏,他們所謂的“積極麵子” 相當於我們的求同準則。Leech的謙虛準則相當於漢語貶已尊人準則的一部分。所以,英漢禮貌原則都包含著為他人著想的核心思想,也就是要把不禮貌的信念減弱到最低限度。
2.不同點
對於禮貌原則中各個準則的側重,中西有所不同。對西方來講,策略準則是最重要的準則,構成了英語語言文化的核心。它是人們在實施諸如“請示”、“命令”、“警告” 等言語行為時慣常遵循的準則。然而在中國和日本等東方社會中,貶己尊人準則是核心。此外,雖然Leech禮貌原則中的一致準則和顧日國的求同準則都和 “麵子”有關。Brown 和 Levinson 的麵子論認為在言語交際中,雙方的正、 負兩種麵子都會受到威脅。在會話中講究禮貌策略,正是為了保護和降低麵子受到的侵襲。漢語言文化中要求在言語交際中講究“賞臉” ,避免“丟臉” ,當不得不使用有傷麵子的言辭時,采取的策略往往是肯定後指出不足或先讚同後擺分歧.即求同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