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倉央嘉措詩歌主題旅遊線路及產品打造(1 / 3)

淺析倉央嘉措詩歌主題旅遊線路及產品打造

社會視野

作者:羅勇

摘要:倉央嘉措不僅是一位大活佛,更是一位優秀的藏族詩人,他的詩歌刻畫人性真諦,書寫“凡情與佛心”,體例優美,朗朗上口,在民間廣為流傳。借用倉央嘉措詩歌主題,圍繞倉央嘉措詩歌中的“地點密碼”,打造旅遊線路及產品。

關鍵詞:倉央嘉措詩歌 主題旅遊 線路 打造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旅遊成為時下最熱門的旅遊方式。隨著倉央嘉措體例的《見與不見》在電影《非誠勿擾》播出,掀起一股倉央嘉措詩歌熱。中央第五西藏工作座談會指出,要將西藏建設成為重要的世界旅遊目的地,做強做大做精特色旅遊業。經研究發現,他詩歌中蘊藏著地點的秘密。

“跨鶴高飛意壯哉,雲霄一羽雪皚皚。此行莫恨天涯遠,咫尺理塘歸去來。”這是一首被認為倉央嘉措的轉世預言詩,後來七世達賴生於理塘,應驗了此詩。

本文擬從倉央嘉措詩歌入手,對詩歌中地點密碼進行破解。吟著倉央嘉措的詩歌,以詩中的相應的地點為支撐,一條倉央嘉措詩歌主題旅遊線路漸漸清晰……

線路:勒布溝—錯那縣城—雍布拉康—昌珠寺—瓊結—桑耶寺—青樸—桑耶渡口—拉薩河—羅布林卡—布達拉宮—龍王潭—瑪吉阿米—宇拓路。

為國內外愛好倉央嘉措的詩歌愛好者設計、規劃一條“頌讀情詩 尋夢雅礱”的文化旅遊產品線路。為西藏文化旅遊的開發與打造提供新的產品支撐。

一、倉央嘉措其人與其詩

倉央嘉措原名阿旺嘉措,出生在藏南門隅一戶農民家庭。1697年,西藏第司(即攝政王)桑傑嘉措選定倉央嘉措為六世達賴的靈童。同年9月,倉央嘉措拜五世班禪洛桑益喜為師,削發受戒。10月25日,他被迎至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

倉央嘉措是一位天才的詩人,他寫的詩歌在藏族文學,尤其是藏族詩歌發展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地位。一首“瑪吉阿米”成為婦孺皆知、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在那東山頂上,升起了皎白的月亮。嬌娘的臉蛋,浮現在我的心上。

需要說明的是,漢族學者和一般讀者,大多把倉央嘉措寫的詩歌稱為“情歌”,把倉央嘉措看作一個具有叛逆精神、不守戒律、恣情縱欲的風流活佛,甚至把他當作一個“情種”。實際上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首先,倉央嘉措是位僧人,一位大活佛,他所寫的詩歌,藏文稱之為“道歌”。“道歌”,藏語叫做“古魯”,是僧人撰寫的一種特殊體裁的民歌體詩歌,僧人們用這種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經布道,弘揚佛法。其次,倉央嘉措也借用“道歌”這種形式,訴說他的理想和追求,抒發他長期被壓抑的情感,並不僅僅是請述男女私情。

二、打造倉央嘉措詩歌主題旅遊的可行性分析

主題旅遊是指對某項專題或某一目的地進行深入的了解與體驗。作為傳統大眾旅遊的升級版,從遊客的不同身份、切身需求、獨特體驗、消費心理出發,為其量身訂製旅遊線路。比如心靈、朝聖、親子、遊艇、自駕車、徒步、攝影、漂流、美食、滑雪主題旅遊。

《見與不見》在電影《非誠勿擾》中這首詩歌,雖為倉央嘉措的托名之作,但在全國掀起了倉央嘉措熱。另外,與倉央嘉措題材有關的“瑪吉阿米”餐廳,先後在拉薩、昆明、北京開了四家店,生意日日爆滿,成為體驗藏文化的重要窗口。2012年5月1日至4日,在倉央嘉措出生地錯那縣門隅勒布溝舉辦的“首屆倉央嘉措情歌(門巴薩瑪)文化旅遊節”,全國媒體聚焦,活動影響深遠。

三、倉央嘉措詩歌主題旅遊產品的設計與開發

倉央嘉措詩歌中蘊藏著地點的秘密。“跨鶴高飛意壯哉,雲宵一羽雪皚皚。此行莫恨天涯遠,咫尺理塘歸去來。”這是一首被認為是倉央嘉措的轉世預言詩,後來七世達賴生於理塘,應驗了此詩。以倉央嘉措詩歌中的相應地點為支撐,可以設計開發出一條倉央嘉措詩歌主題旅遊線路。

(一)線路

勒布溝→錯那縣城→雍布拉康→昌珠寺→瓊結→桑耶寺→青樸→桑耶渡口→羅布林卡→布達拉宮→龍王潭→瑪吉阿米→宇拓路→拉薩河→色季拉山→林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