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當代中國國家政府的形象管理
社會視野
作者:董茂林 梁麗莉
摘要:國家形象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國際聲譽和國際地位,並直接影響著該國與其他國家關係的親疏遠近。國家形象是國家發展的新動力,是綜合競爭力不可或缺的要素。隨著其重要性的日益凸顯,各國政府不僅在政治層麵更在理論層麵加大了對於國家形象的研究。
關鍵詞:國家形象;意義;形象定位;形象塑造
一、國家形象的內涵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形象”被定義為“能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動的具體形狀或姿態”。由此可見,形象是一種具備一定的特征從而能夠吸引人們注意並對其做出評價的客觀存在。而國家形象,作為一個隨時代進步而出現的全新概念和一個置於全球化浪潮上的焦點課題,在我國發端不過十餘載。
我國學者徐小鴻認為:“國家形象是一個國家在國際新聞流動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說是一國在他國新聞媒介的新聞言論報道中所裏現的形象。”管文虎在其著作《國家形象論》中把國家形象界定為:“國家形象是一個綜合體,它是國家的外部公眾和內部公眾對國家本身、國家行為、國家的各項活動及其成果所給予的總的評價和認定。國家形象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凝聚力,是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體現,是國家一筆雄厚的無形資產。”劉繼南、何輝等認為國家形象可以界定為:“在物質本源基礎之上,人們經由各種媒介,對一國家產生的兼具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總體感知。”還有一些學者將國家形象的界定與“軟實力”相聯係,王家福教授和徐萍教授就認為:“所謂國家形象,是指國家結構的外在形態,是國家傳統、民族傳統與文化傳承在當代世界空間的特性化脈動的映象化張力,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曆史文化傳承中所形成的國家素質及其信譽的總尺度。”很多學者還分析了與國家形象內涵相近或相似的概念,如“國家聲譽”、“國家威望”、“國家名譽”等,但實際上它們都屬於同一層次的概念,都屬於國家軟權力的範疇,從本質上來講,都是外界對主體的反映,這些研究成果對國家形象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二、國家形象的重要意義
良好的國家形象會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安全等方麵彰顯其對一國的重要影響。
(一) 良好的國家形象有利於提高國家的政治感召力和政治號召力以提升本國的國際地位,有利於提升國家的國際威望以增加本國的國際影響力,有利於引導國際大眾輿論以增強自己的國際話語權和取得國際公眾的支持,有利於保持本國在國際事務中占據主動性以促進國家目標和國家利益的最終實現。
(二)良好的國家形象有利於增強國家經濟競爭的優勢,有利於增強國內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有利於加大本國對國際經濟組織的影響力,有利於吸引國際投資及貿易的進行,從而維護和擴展國家經濟利益及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國際經濟地位。
(三)良好的國家形象有利於增強國家間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有利於擴大國際社會對本國文化特性和核心價值觀的遍認同,有利於加深本國民眾的民族自毫感,有利於傳承曆史文化的精髓和保持民族文化獨立,有利於激發本國民眾以更多的熱情投入到文化產業的建設和創新中。
(四)良好的國家形象有利於促進國家間的信任和合作,有利於加深國際溝通與交流,有利於鞏固國家的合法地位,有利於增加國家間互相尊重、相相支持的友情往來,有利於增強國家凝聚力及激發國內民眾的愛國主義熱情以維護國家安全的實現。
三、我國國家形象塑造麵臨的困境
國家形象的塑造非朝夕之功,可以說是一個全方位、係統化、長期性的大工程,它涉及到國家政治經濟、精神文化、軍事安全、外交理念、人文素質、生活環境等各方麵。目前我國國家形象塑造麵臨的問題主要有:
(一)國家形象科學定位的確立。國家形象的科學定位是塑造良好國家形象的基石,對國家形象塑造的具體內容和具體目標起引導作用。中國政府隻有從本國的社會性質和發展現狀入手,結合本國過去的曆史傳統及未來展望,把握國際環境的主流趨勢,才能清晰、準確的反應國家特質,給予國家形象科學的定位。